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风雨人生路 >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第 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 堪称学霸的父亲“ 古代表”

大货车在高低不平的山间沙石公路上颠簸着。

这个大货车不知运过什么东西,车箱里很脏。

我和母亲蜷缩在车箱前的一个角落里,母亲身边只有一旧皮箱,这也是我们带着的唯一一件行李。

父亲则手扶着货车墙板站在车箱的另一边。

我父亲是1930年冬天出生的,现在是1960年9月初,父亲还不满30岁,外表看起来很年轻 ,比实际年纪还要年轻很多,好像20岁都不到,像一个未毕业的大学生的模样。

几年后我上初中时,父亲到学校去看我,同学们还说:“你哥来看你了。”

父亲皮肤非常白嫩细腻,五官清秀,只看脸庞,就像个大姑娘。

然而,父亲的长相和性格却反差极大。父亲性情火爆急躁,疾恶如仇,又如同孩子般的率真。

大概是站累了,还是气消了一点,父亲走到我们这边来,靠近母亲坐了下来。

母亲刚满28岁,眉目清秀,留着齐耳的短发,低头坐在行李箱上,见父亲过来了,说:“我们走了,伯、妈、还有小儿子怎么办?”

“他们都不愿意跟我们回老家,我有什么办法!”父亲把头歪倒一边说。

“妈可是说过,宁可讨饭也不回老家的,妈恨老家那个地方。”

“二宝之瑜才3岁,那么小,伯妈怎么带?”

“我不是要把全家都转回老家了吗?过几天我再去把他们接回老家来,”

“你能转回来吗?妈会听你的吗?你只会听妈的!”

父亲不做声了。母亲接着说:“你这回走,我估计你连单位都没打招呼,是不是?”

“坏了!今天说好了给学校送课本的,”父亲突然显得有些不安的样子,转头问我,“之华,你们这学期的课本发了没有?”

“语文课本发了,算术课本没有发。”我说。

父亲有些急躁不安了。皱着眉,低着头,不做声了。

父亲是中馆驿镇新华书店的经理,他也是这个书店的创办人,他的书店还是整个黄冈地区的模范标杆书店,刚刚得到地区总店的表彰。

因为父亲带头参加公社合营,还被选为麻城县人大代表。

虽然我父亲是新华书店的经理,但在镇上,人们都不称我父亲“经理”,而是都称我父亲为“古代表”。

我的祖父9岁那年投奔亲戚到中馆驿,后来就有了麻城享誉大别山区的“永兴商号”。

祖父的商号主要从事丝线生意,也被当地人称做“古家线铺”。大别山区的姑娘媳妇们喜欢穿绣花的衣服绣花的鞋,“古家线铺”的绣花线最受当地人喜欢,所以生意越做越大。

后来又做上了布皮生意,再后来又做上了百货生意。镇商会里八大交椅还有了我祖父的位置。

我父亲当然就是“永兴商号”的少老板了,经常跑大汉口进货,也是汉口“大市场”的常客。

当年的这个“大市场”就是后来的“民众乐园”。我父亲最爱看关啸彬的戏,是关啸彬的终生粉丝。

我父亲学唱关啸彬的唱腔那真是惟妙惟肖。到我父亲92岁去世时,我父亲收藏的楚剧碟片有一千多张。

怪不得父亲那么爱看楚剧,总是津津乐道当年在大汉口看楚剧的情境,那是他非常怀念当年少老板的生活啊!

解放后父亲在麻城也很辉煌啊!现在怎么突然要回老家呢?

后来妈妈总是说父亲是读老书读多了,中老书的毒太深了。

这话还真有些道理。

公私合营的时候,我父亲是积极分子,带头把“永兴商号”的全部资产都交了出去,作为公商业界的代表当选县第一届人大代表,入选大会主席团,被选为公商联主席和县长一起坐在主席台上。

我清楚地记得中馆驿全镇的人欢送我父亲去县里参加麻城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场境:

父亲胸前戴着大红花,满大街的人手拿小彩旗,鞭炮轰鸣,锣鼓喧天。

说起这公商联主席,还有一段笑话。

父亲当选公商联主席后,对祖父说,我不能再穿长褂了,要穿中山装。因为直到这时,我祖父和父亲一直是穿长褂。

祖父一听大怒,拿着棍子追着父亲满街打,搞得街坊四邻笑话了很长时间。

我祖父直到1968年去世,一直都是穿长衫,戴瓜皮帽,留着长长的胡须。

后来这公商联主席终竟没当成,因为我祖父不同意,祖父坚决不许我父亲当官。

我父亲费好大地劲才把这主席的位子让给了一个姓吴的同乡,而这个同乡竟正是造成我父亲坚决要回老家的原因之一。

我奶奶从小就告诉我,这个姓吴的是我们全家最大的仇人。

二十年后,我和弟弟在大学放暑假期间回中馆驿玩,姓吴的硬拉我们到他家吃饭,席间,他反反复复地解释当年我们家下放的事,希望我们不要恨他。

父亲当选县人大代表时,是镇供销社百货商店的负责人之一。

我父亲是很能干的人,动手能力强。在负责百货商店的时候就搞过不少的小发明创新。

例如,我父亲发明的“自动量码器”,你要到我父亲的店里买鞋,搞不清穿多大码的鞋,只要你把脚往我父亲发明的“自动量码器”上一踏,马上就知道穿多大码的鞋了。

再如,“货物传送带”,我父亲商店的铺面不大,很多货物下面的铺面摆不下,很多货物放在楼上。如果来买货的人要买的货物在楼上,售货员就要楼上楼下的跑。于是我父亲就搞了个小发明,做了个“货物传送带”,下面的售货员一喊什么货,上面的售货员就很快通过“货物传送带”把货物送到楼下了。如此等等。

当选人大代表后,父亲又被推送到黄冈财经干部学校学习。

学习期间,父亲非常认真努力,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学员。

父亲后来把他在黄冈财经干部学校学习时的学习笔记本送给了我,我一直保存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