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过软弱,别说照顾保护好母亲和弟弟妹妹,可能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所以他知道自己必须成为一头易怒的豹子,将自己的家人护在身后,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屈能伸,在袁术那里受了许多委屈。】
【单纯天真能当饭吃吗?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才是王道。】
【十六岁也就是三观刚刚形成之际,而且还没有完全稳定,如果受到重大打击,性格很容易走向偏激,非是即非。】
【现在新闻上报道的许多青少年跳楼/自杀事件,大部分都是初高中这个年纪,他们的心智刚从幼稚走向成熟,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全面,很容易走入极端,需要特别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十六周岁就撑起了一个家,四处征战,成为名扬天下的少年英雄,的确厉害,我今年也是十六周岁,刚上高一,说实话,我连饭都没做过,衣服也没洗过,惭愧呀。】
【别说你十六岁了,我都三十好几了,平常房贷、车贷,如果不是父母接济,可能就会全面逾期,我是地地道道的大龄啃老一族,跟孙策一比,我真是无地自容,愧对父母生育之恩。】
【独占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孙策虽然有小缺点,但称得上少年豪杰。】【注3】
【郭嘉想尽办法让孙策死,李世民想尽心思让孙策活,到最后,孙策到底能否活下来呢?】
【哈哈哈,麻辣米线接着炫,三国精英接着看!】
周瑜看完信后,便明白孙策为何紧皱眉头。
倘若刘协逼他交出江东,骂他忤逆朝廷,他都不会如此为难。
毕竟孙策从不怕威胁。
可是刘协,只字未提归顺一事,多是关心提醒,这不免让孙策内心有所触动。
孙策是英雄豪杰,有时候手腕过于铁血,但是他也有柔情的一面。
那就是对待自己亲人,对待自己朋友的时候。
周瑜了解孙策,凡事对他好的,他都会加倍回报。
“汉帝信中所言,不无道理,伯符兄,以后外出狩猎,还是小心为上。”周瑜说道。
孙策:“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会突然关心起我来了?”
周瑜一家世食汉禄,对待朝廷颇怀感恩,心中亦多向汉室,“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证明皇上看重你,认可你。”
“他自己现在被围困在寿春,生死难料,竟然还能腾出心思来关心我的死活,想得还挺多。”孙策说道。
周瑜:“寿春城虽然被淮河水围困,但是城中并未受到影响。”
“淮河那么大的水都没能将寿春城冲垮?”孙策不敢相信的反问道。
周瑜:“这一切都归功于荀彧,他治理有方,抵御住了淮河水的袭击,如果说他们现在有困难的话,可能就是粮食。不过据咱们城中的探子回报,寿春城内不缺粮草,相反,每日还是照常发给难民米粥。”
孙策若有所思起来。
“都说皇帝有仁名,看来的确不假,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注4】,竟然还不忘给难民施粥,他难道不知道粮食是一个军队的命,如果都给百姓,将士们无粮可食,还怎么击敌,还怎么守城?”孙策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周瑜用肯定的目光看向孙策,心想自己果然没看错人,“伯符兄,还有一个消息,这是袁绍发给曹操,顺便发给天下各路诸侯的一封檄文,曹操收到檄文以后,已经开始整顿兵马,准备北上击敌。”
孙策看完檄文以后,眼前一亮,激动地说道:“曹操北上抗袁,许都空虚,咱们正好可以趁机偷袭,倘若成功,大业可成一半。”
周瑜:“吾正有此意。”
【他们跟诸葛亮想到一块儿去了。】
【英雄所见略同。】
【孙策好有魄力,敢想敢干。】
孙策:“即日起开始加强操练兵马,准备北上。”
“伯符兄,汉帝这边,咱们应该如何应对?”周瑜虽然心向汉室,但是他现在跟孙策在一个阵营,两人还是拜把子的好兄弟,二者之间,颇有些为难。
孙策看出了周瑜的心思,“贤弟放心,倘若皇帝还在曹操那里,我肯定不会臣服,因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是现在皇帝逃出许都,占据荆州,虽然势微兵弱,但是仁德爱民,我孙伯符自然会全力拥护。”
“据我近日所观,献帝表面看似懦弱胆怯,但是在密谋收复中原,到底陛下意欲何为,咱们静观其变,很快便可知晓。”周瑜说道。
孙策点点头:“就依你所见,静观其变,厉兵秣马,趁机北上,另外你文笔较佳,你帮我草拟一份给皇上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