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明月逐我来 >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少咄咄逼人!屈大人,你不要忘了你这些年效忠的是一个弑父弑君之人!”

“够了!”

轰隆——

今日天色本就不好,众臣入宫时天色就在一点一点下沉,这会正好扯出一道雷鸣。太和殿一时恢复了安宁。

听着满朝刺耳的言语,赵奕明吼着,这哪里是早朝,太和殿已然成为了他们争论是非的地方:“过去父皇所做的事情,孤不予以多少解释,今日你们不管问什么孤都答了,是去是留没人会拦着。不过有一点孤要告诉你们,父皇仍是大周的皇帝,这点不会有任何改变。”

兵部那位大人率先脱去帽子:“殿下,那就恕臣恭敬不如从命。”

此举纷纷有人效仿,眼看褪帽的大臣越来越多,有人忽然道了一声:“诸位大人且慢。”

一人回头:“林大人,你要与我们一同走吗?”

林季安立于太和殿中央,垂眸过后,他望向前面刚刚争执过的几位大人以及再往前上方的赵奕明:“不是,我是来劝说诸位大人的。”

劝说?准备离去的那些大臣更是不解,要论这次谋反受到刺激最大的应该是这位林大人才对,毕竟他的父亲可是被皇帝亲手杀死,如今为何返来劝说他们?

“林大人,你没有说错话吧,你说来劝说我们,不是劝说那群老顽固的吗?”工部一位大人拿着官帽看着林季安问道。

“大人且先听我一言。”林季安垂下双手,将笏板握在一侧,“陛下当年做的事情乃皇室内乱,这固然不是我们好插手的事情。不过各位大人站在这里,要做的向来不是决定谁坐在那个位置,而是决定该如何辅助陛下更好治理大周,此乃臣子本分。”

左侧一人审视着林季安,语气毫不客气:“林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莫非你还要为那位陛下辩解些什么吗?”

林季安回看过去:“并非为辩解。当初父亲尚在的时候便告知于我,为官者,为的是天下和百姓。古往今来,坐拥山河者数不胜数,前有大商楚晋,而今有我大周。历朝历代帝王要做的无非就是一件事,力保山河无恙,百姓安康。诸位大人说你们要忠的是立嫡以长的帝王,可说到底,这里仍是大周,这个天下依然姓赵。难道说大人们宁可扶持对大周不甚了解的王爷,也不愿再继续留在同样立嫡以长的殿下身边?”

殿外的雨终于打在了地面,雨滴很大,伴随着哗啦声,殿内的氛围也沉重起来。

林季安身后一名上了年纪的大臣憋红了脸,指着林季安斥道:“林大人,你莫要在这里混淆是非!当今的陛下本就不是正当登基,殿下如何能算是正当太子!妄本官之前敬重你,不曾想你竟如此诡辩!”

林季安镇定回应:“侯大人,德辛年如今已至十五年了,那也意味着陛下统领大周已经过了十五年。按照大周律法,侯大人身为身在礼部,应该比我更加懂得这意味着什么。”

侯大人被林季安回得一时不知说什么:“你……”终是哑口无言。

“从大周立国起,开隆帝便下令,帝王凡在位过三年者,所行之事为壮国兴业且有成效,皆可记入帝王史册以供后辈考究。帝王史册不同于大周史册,能够被记载的,等同于承认该帝王正统的身份。陛下无论是哪一点,都已达成。如今帝王史册关于陛下的记载不在少数,这么说来,各位大人难道要违背开隆帝的圣言吗?”

“这……”方才摘下官帽的大臣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反驳林季安的言论。

林季安接着道:“故此,林某想在这里问问各位大人,在你们眼中,是谁坐这个位置更重要,还是大周的安危更重要?诸大人离去,无论是重新选拔官吏还是重整朝堂,都将会成为让大周经历长时间的调和。更何况眼下北鹘对大周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此举其实无异于给大周来了一记重创。”

有人放软了声音:“林大人,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陛下做的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无异于横在心中的一道坎。我……唉。”

林季安缓步走向前:“前两日王爷带兵围攻宫中的时候,为了刺中孙大人,不惜从自己人的身躯上踏过。我不认为这样的一个人能够做到敬重百姓,体恤将士。当初王爷选择离宫去到常山是他自己的选择,如今谋反,是盘算已久了。”

他走到最前方,对上赵奕明忧虑的眼神,随即垂眸点了下头。转过身后,林季安边说着,边从袖中拿出一件东西:“大人们心中的担忧我清楚,其实陛下也清楚。”

站得近的人,已经看清林季安手上拿的是什么了。

“这……这是陛下的扳指!”

殿中一阵哗然,就连赵奕明也吃惊地看着林季安的后背。

自明德帝登基之后,他手中就多了一枚羊脂玉做的扳指。这么多年以来,这枚扳指早已融入了皇帝的威严,见此扳指,犹如见帝。

“传陛下口谕,即日起,陛下不再临朝,大周正式由太子监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全力辅佐,谏议大夫陪同,直至太子能够独自扛起大周重任,予以帝位。”

林季安重新转身,对赵奕明拱手,将那枚羊脂玉扳指托举起来:“传位圣旨已经拟好,殿下,往后大周就要交给你了。”

太和殿屏息良久,赵奕明深呼吸一口气,起身走下来,拿起那枚扳指。

“臣,遵旨。”孙大人扬声应道。

殿中的大臣不再置气,他们静静望着御前的人,心中的纠结在雨声中缓缓落下帷幕。

不知过了多久,范丞相走了出来。

“臣,谨听圣令,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随即,身后一片排山倒海的声音层层传来,激荡在太和殿里,将外面的雨声严严实实压了下去:“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早朝即将散去,然而外面的雨却还没有丝毫变小的意思。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似乎还夹杂着踏水声。一名侍卫行色匆匆跑进殿中,身上的甲胄因为跑步时的碰撞发出声响。

他是从殿外跑来的,身上的雨水顺着头盔和脸颊往下低落,待人站定后,不过一会,地上边出现了一小滩水渍。

“殿下……不好了!”侍卫抹了把脸,将滑落在嘴里的雨水咽下。

“怎么了?”赵奕明重位置上起身,神色凝重望着他,莫不是大牢那边出了什么事?

侍卫颤抖着拿出一块手令:“边境传来急报,北鹘几日前忽然大举进攻,我方损失惨重,急需增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