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一下,明德帝接着道:“朕想让陆琰在孙太尉手下掌管部分兵马,位五品,继续他侯爷的爵位,你看如何?”
陆琰本就为明德帝暗封的统领,这件事无人知晓。如今昭告朝野位列武将,看来是想陆琰正大光明替他办一些事情,会是什么?
林季安道:“回禀陛下,加封侯爷自然是好事,可侯爷身有爵位,怕是会引起一些人不满。”
明德帝哼笑了一声:“朕的旨意再不满有何用,能人居高位,若林大人觉得无别的不妥,不如就如此。”
在第二日太和殿早朝,陆琰升官品,入朝位列武将,如今品职加身,羡煞一众小官。
林季安知道,现在他又被束了一道枷锁。
但真正的知情者只有明德帝和陆琰两人,加封于他,是随时做好出战的准备,顺理成章派他出去。
下朝后,赵奕明便是第一个来道贺的人。现在陆琰有了官职,入宫都方便了不少,也无需他再帮忙打掩护。
“陆琰,以后跟林大人一同上朝退朝,连一点分开的时间都没有,美死了吧。”
陆琰语气平淡:“想的可简单。”
为了不让其他人察觉什么,两人并没有一同离去。陆琰正要去找已经先一步离开的林季安,却被道贺的人拦住了脚步。
“孙大人、周大人。”陆琰行礼道。
来者正是太尉和兵部尚书,再怎么说以后也是要一同为朝中军队效力的,打声招呼并无不妥。
孙义德一上来就给陆琰的肩膀来了两下:“陆琰好小子,当初我跟着你父亲,如今你跟着我,也算一个轮回。也不知陛下是如何设想,将来这个位置八成落到你头上了!好好干,立大功!”
这话虽然确实是发自孙义德内心,但在陆琰听来却不是那么舒心。一直以来他对官品位置的高低都没什么欲望,能够如同父亲一样有机会为国效力已是难得,要是因为其他的事情才选择效力的话,这份忠心便不再纯粹。
“多谢孙大人,日后还有劳孙大人指点。”
“陆侯爷当升五品官职,跟随孙大人做事,以后前程定当不错。”周均笑着附和,虽是笑,也是勉强。
陆琰跟随太尉的圣旨一下,朝中谁人不知心中最窝火的人便是周均。原本陆玦就分去了一部分调令,这下陆琰跟着孙义德,不就等于调令基本在了他陆家手上。
“周大人。”陆琰朝孙义德身后看去,“何来跟不跟一说,将来也希望周大人可以不吝赐教。”
周均点了点头:“是,同为军营做事,只望这社稷是归于大周啊。”
林季安在东门下等了有一段时间,陆琰过来的时候是一路小跑着来的。
“被拖了些时候,你怎么不直接去衙里,我直接去找你就好。”
林季安见陆琰来了,与他并排而行:“今日下朝还算早,明日起侯爷也是要去军营了。”
回到马车上,陆琰才总算可以把人抱住,回应了林季安刚才的话:“我知道,我会每天早点回去。”
林季安的鼻子被压在了陆琰肩头,喘不过气来,用力推了人两把这才得以缓过。
“陆琰你真是……”在这瞬间,林季安突然想起他很久之前说的一句话,“是谁说作为林夫人,收敛一些总是好的?”
看着林季安得逞的表情,陆琰好不容易回忆起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那时两人才认识没多久,而且也误会了他和李竹依的关系,没想到真的被林季安听到了。
不过这话也不是不可解。
“林夫人才要收敛,但是做陆夫人的话就不用了,想怎么来怎么来,如何?”
此时陆琰还半揽着林季安,后者听完这句话,顿时一呛,急忙把脸撇向一边:“用不着。”
终归是陆琰入朝做官,手中交接的事务也渐渐多了起来。如今两人哪怕能同时入宫,但大多数时候陆琰得去军营,往往是入夜后回了林府才能见上面。
春季回暖,又是一轮春雨。
赵骅已经到江宁有月余时间,在与徐侍郎的调查下,果真发现江宁县令种种罪行,并且据他交代,将江宁这些事情包庇下来的,正是户部侍郎及其下属。
传信一到,明德帝即刻命人将户部侍郎卢氏等人处决并且将其人家产全部充公,顺带借此杀鸡儆猴,重整朝纲。
处决时,卢氏夫人在刑场哭诉,卢氏哪怕之前的确与大家族做了些生意,但隐瞒灾情与地方官勾结压榨百姓一事绝不可能做。
然而,江宁县令交代是这样,赵骅他们所找出的证据也是指向如此。人证物证具在,不是一句绝不可能做可以推翻。
只能说卢氏所做的事情,都在他夫人看不见的地方罢了。
既然江宁官府如今已经彻查清楚,剩下的便只有安抚百姓以及重新将江宁好好规划一遍。可赵骅和徐侍郎在这方面并无足够经验,再者,促成市井混乱的最根本原因,还是那场大旱。
此为天灾,并非人祸。
“眼下江宁那边旱情未减,粮仓若是长此以往输送下去消耗量也极大,那边的百姓还处在不安中,各爱卿可有什么主意?”
这几日,徐侍郎传来的折子不在少数,本本皆言江宁的乱情,望明德帝可以早日派人前来相助。
奉政大夫道:“陛下,江宁四周且有阮水、五蘅等地,不如暂且安顿江宁百姓前往,待到江宁灾情恢复,再回去也不迟。”
“俞大人这莫不是玩笑话。”宣议郎言,“阮水五蘅,本就不如江宁大,虽没有遭遇旱情,但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当地百姓除了养活自己上缴粮食,已经没有再多余的了。况且,就算能让江宁百姓住下,那一年两年,江宁就算不废,也荒得不成样了!”
明德帝道:“宣议郎,那你觉得如何是好?”
“依臣看,不如暂且让徐大人回朝,另派一位懂得治理之术的大人前往,兴许会好不少。”
这正是徐侍郎所请求,也是明德帝想听到的。放眼这满朝文武,能让明德帝想到可以派去江宁的只有一人。
“谏议大夫,你既任繁城县令,对当中事务定是熟悉不少。若朕派你前往,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