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在雪雁的搀扶下,踉踉跄跄的走进大厅。
贾母她们都已经在大厅等着。
贾母看见黛玉进来,一把搂住黛玉,哭着道“我可怜的黛玉,以后可怎么办啊?”
黛玉听了外祖母的关怀,顿时在贾母怀里痛哭出声,
贾母一下一下的抚着黛玉,让她好好哭一场,又低声安慰黛玉。
穆郡主、白涵、孔词、蒋芸看着都很不落忍,纷纷安慰黛玉,劝黛玉别哭了,低头拿着帕子擦眼泪。
几人说话间,陆沅、贾琋、卫若竹也都赶过来了,看着黛玉在哭,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得安慰黛玉,却又说不到要领,黛玉依旧哭地撕心裂肺;他们只好向一旁的张阅、探春问起情况。
黛玉哭着哭着背了过去,房间瞬间乱一团,赶忙把黛玉送往她的卧房,又吩咐丫鬟去请大夫过来。
探春、贾琋、陆沅、卫若竹、贾母留下陪着黛玉,夫人们出去帮着张罗。
到傍晚,王申、张衡、贾赦、贾政、贾琏也陆续来了,林管家把林海留给他们的信一样转交。
几人对视一眼,看来如海早有预料。
兄长,见信如唔。
弟久感身体不适,恐时日不长。唯有一女放心不下……
弟如海奉上
几人看完不禁泪目。
贾赦道,“我们大人出京不方便,林家祖籍本就在江南,丧事大抵就在姑苏办了,让琏儿和他媳妇去。”
白涵道,“阅阅婚期还早,让阅阅陪着一起吧。”
孔词道,“他们从小长一场,又是师姐妹,应该的。”
卫升道,“我递了折子,看能不能去姑苏,阿琳说她陪黛玉去。”
王申道,“如海也是因公殉职,想来皇上有嘉奖,让黛玉先别急着出门。”
张衡道,“今儿个,该告假的告假,该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明儿个下午出发吧。”
王申道,“我该去的,只是大理寺这段时间太忙了,阿芸明日一起去,我父母到时候也是直接去姑苏的。”
他们说着丧礼的安排,却闭口不谈林海的事,提起伤心,不提起也伤心。
晚上,黛玉醒来,看着旁边的探春、贾琋和陆沅,未语泪先流。
卫若竹因着王府事忙,早早回去;贾母因着年龄大,早早被劝着去客房休息。
陆沅想着黛玉明日就走了,今日得陪着黛玉,送了信回去。
探春想起林管家拿来的那封信,“林姐姐,快看,这是姑父留给你的。”
黛玉一把拿过信,拆看看起来。
吾儿黛玉,
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为父已经去找你娘亲了。你别伤心,为父已经久感身体不适,只是遗憾留吾儿一人孤单在世。为父也想多陪着你,可天不由人。吾儿切不可太过伤心,家里的一切都留给你,去做你想做的事……为父和你娘、弟弟会在天上保佑你,一切都好。
父留
黛玉看了哭的更厉害了,心都在泣血。
女儿不孝,爹爹病了都不知道,病中还为我担忧……
黛玉想着自己一直忙着女学和群芳会的事,都很少陪父亲。
陆沅看着黛玉这幅模样,头都疼了。“妹妹,别伤心了,林叔叔会担心的。”
探春、贾琋也慌乱的安慰起黛玉。
黛玉哭着哭着睡着了,梦里有爹爹、娘亲和弟弟,弟弟亲密的叫着“姐姐”,说“姐姐,玄玉好想你。”
娘亲和爹爹叮嘱,“玉儿,要好好的,开开心心的,活到白发苍苍,我们都等你。”
说完,黛玉还未来得及反应,林海、贾敏和玄玉的身影就远去了,梦里只剩下雾蒙蒙的一片,黛玉叫着,“爹,娘,玄玉……”
黛玉叫着“爹、娘”坐起来,往外走,雪雁看姑娘往出走,又怕是梦游,不敢拦,赶忙拿披风给她披上,跟上黛玉。
黛玉趁着苍凉的月色走入祠堂,慢慢的跪在母亲的牌位前,“娘,爹也走了,你和弟弟见到爹了吗?我会听你们的,我会好好的,你们等着我……”
黛玉一直跪到天光乍破,雪雁劝她,劝不动,只能让守着祠堂的仆人去找陆沅她们过来。
最后,还是陆沅、探春过来强制带回房间的。
一早,楚榕得了消息,也出宫来看黛玉,带来了皇上给林海拟的谥号,“文恪”、“文清”或“文靖”,只待朝堂讨论过后就下旨。
楚榕也是昨日陪父皇、母后用晚膳的时候听到的,下了一跳,只是晚了,今日才来出宫。
楚榕想着黛玉得回姑苏,安慰了黛玉一会儿,只告诉黛玉安心回南,京里群芳会和女学的事有她们,让黛玉被担心,就告辞离开了。
黛玉跪了半夜,待楚榕走后,倒也缓过来些许。
黛玉想着父亲还在姑苏,她要回去见父亲,便撑着起来收拾东西。
不过,黛玉的东西吩咐丫鬟整理,她自己则去了林海院子和书房,整理父亲的旧物,她要把父亲喜爱的、常用的东西带回去,永远的陪着父亲。
黛玉整理着东西,拿起东西的时候,眼前不禁浮起慈父的身影;转头,慈父的身影简直填满了屋子的角角落落。
黛玉不禁留下眼泪,一边哭,一边整理东西,眼泪蒙住眼睛,渐渐看不清眼前的东西,父亲的身影也渐渐消失。
黛玉只好停下擦擦眼泪,可擦干眼泪后,父亲的身影又出现,耳边也浮起父亲的声音,“玉儿,要好好的,好好的……”
黛玉不由地回起来,“爹爹,玉儿会听话的。”
张阅、穆郡主、蒋芸也早早收拾好,来了林家,只待出发。
早朝散后,卫升、张衡带来朝里的消息,皇上下旨褒扬林海,谥号“文靖”,又赏下丧仪;皇上看了卫升的折子,倒也没有准他告假。
不过,皇上下旨让卫升接手林海的事,前往扬州赈灾。
下午,一切准备就绪,黛玉一行人就登船前往江南。
贾母、陆沅她们也坐着马车去了岸边,看着黛玉她们才离开。
回府后,贾母一直闷闷不乐,情绪不高;想着为什么死去的不是她,她可怜的外孙女只有父亲了,为什么让她一次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女婿的离开,让她又想起死去多年的女儿。
探春、贾琋二人无法,只得提起薄哥儿、巧姐儿两个孩子。
贾母想着贾琏、熙凤都去了江南,大儿子夫妻又一贯不靠谱,吩咐身边丫鬟把两个孩子接过来。
两个孩子过来,在贾母跟前逗趣,贾母情绪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