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汇溪”虽然极为好用,但想要学成,难度极大。云瞻老人钻研几十年,这才苦思冥想出这一套剑招的蓝图,他又花几年时间,方创出这“雨霖铃”第二重境。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哪怕“雨霖铃”有了完善的剑谱,但“女剑圣”赫恋凡仍是花了七年,才掌握“百川汇溪”这层境界。
即使如此,云瞻老人仍是时常夸耀,自己的徒弟,天赋异禀不说,生来更是为剑而活。日后青出于蓝,指日可待。假以时日,他的徒弟,会成为新一任的“剑圣”。
“百川汇溪”之所以如此难练,是因为对修习者剑气的要求极高,首先,修习者要做到剑气纯净,不得混入半点内力,单凭这一点,便筛去大批剑手。正如丐帮帮主魏承乾的掌力混有些许内力一般,很多剑手的剑招,其实也掺杂一点内力。前面已经说过,这是因为内力不能完全转化为招式而形成的残存,在短期的实战中,虽说影响不大,但想要修习“百川汇溪”,已是无望。
其次,哪怕剑气纯净,想要学会“百川汇溪”,还要进行难度极高的一步:以剑气化形。这里的化形,并不是说,有能力将剑气转化为招式打出,便已成功;而是要想办法将剑气聚合为实体之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聚合过的剑气,密集而沉重。想要成功,首先剑气要足够庞大,如若剑气薄弱,连化形的原材料都不够;再者,对剑气的控制,一定要足够有力,当剑气聚合之后,会比平时沉重许多,一旦控制不住,剑气从剑锋上滑落,也只能是备而无用。
前两步的难度已经是常人所望尘莫及,然而真正的难题,还在第三步,是炼狱难度。当剑气成功聚合为实体,才有可能进行第三步,这第三步,便是将这实体剑气,控制为流体,能够像液体一样流淌。到了这一步,不讲什么天赋,亦不讲什么技巧,全看修习者能否找到能使实体剑气流淌的手感。如若是一直找不到,无异于功亏一篑。
多年之前,便已有诗云:
“雨中霖铃继,断魂行人依。
虚怀若有容,百川汇山溪。”
寥寥四句,却讲述许多人对于“雨霖铃”的求学之路。曾经得云瞻老人传道授业之人,绝非“女剑圣”赫恋凡一个。为学“雨霖铃”,前来拜云瞻老人为师者继往开来,一个接着一个。但很多人,在达成第一重境之后,便原地踏步,始终无法迈入第二重境。
云瞻老人也不隐瞒,直截了当地讲出第二重境非常人所能修习成功,与其在他这里浪费时间,不如下山而去,学习新的武功。
最初,云瞻老人的徒弟们还不愿意就此离开,情愿花费时间继续研习雨霖铃。可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丝毫没有成果,很多人就此没了希望,只得拜别而去。终有一日,大家商议好,就此共同离开。下山之时,他们如断魂一般,相互依靠着,安慰着彼此,亦是安慰着自己。
那时,云瞻老人还以为,自己“雨霖铃”中的真正绝学,只怕是要带进棺材,他自己亦有些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不宜再收徒弟,以免耽误人家的岁月青春。
不想这时,他日后的亲传弟子赫恋凡出现了。
当初十岁的赫恋凡拜师,云瞻老人很不情愿。赫恋凡的根骨是不错,但比她根骨更好的弟子,云瞻老人也曾收过,如今早已离开。而且赫恋凡还是个女孩,女孩的青春更为宝贵,不该浪费在无以修成的剑术之上。故云瞻老人一开始是拒绝的。
赫恋凡求了又求,精诚至极,云瞻老人不忍直接赶走她,而是赠给她《雨霖铃·一重境》的剑谱,说她学会了再来找他。
云瞻老人本以为,一个天生丽质的姑娘,从小如众星捧月般被照料大,在修剑途中,会因吃不了苦很快放弃。哪知,她修成“雨霖铃”第一重境,仅用半年时间,而且所使出的剑气,竟如映月潭之内的潭水一般纯净。云瞻老人暗自讶异,于是浅浅传她“百川汇溪”的入门口诀,以观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