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朝堂之下,御书房之中对于沈渡的弹劾也是越发的多了起来。
大家都在看着那位陛下的态度,明明手中已经有了些许权力了,可偏偏,现在又被收了回去,那不过就是一个将死之人罢了。
他们并不认为小皇帝会惧怕沈渡。
可他们却担心,如今不对付沈渡,恐怕下一秒刀刃就会落在他们的头上。
于是他们离间,侧动,想要挑拨起陛下对于沈渡的不满。
只要拉下沈渡这个将死之人,他们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可他们小看了他们的陛下,他们的陛下,可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在御书房之中看着他们将一封封的奏折放在书案上,上奏的声音也是如此的铿锵有力。
甚至还会认可一般的将目光落在他们身上,给予他们一定的信任。
结果某一日,上朝的时候,他们发现沈渡那御赐的座位前,多了一张小桌子,上面堆满了奏折。
那些奏折或多或少有些熟悉。
但其中的进言都指向一群人。
沈渡纤细的手腕自衣衫中而出,拿起奏折,打开随意看了眼,在众目睽睽之下,随后丢在地上。
“写的不错,就是可惜了。”
沈渡缓声开口,目光锁定在下面的一个人身上,顿时压力剧增。
沈渡最近动了许多人,有人对他不满是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沈渡也并未想过追责,可偏偏这些人觉得他要死了,所以就想着撺掇陛下将他拉下台。
可笑。
委实是可笑。
沈渡平日间微冷的脸上此时此刻挂着笑意,高位上的谢悯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沈渡处理眼前的事情。
“陛下,臣冒死进谏,逆臣沈渡,把控朝政,欺上瞒下,谋害忠良,证据确凿!还请陛下圣裁,给文武百官一个交代!”
一个年迈的臣子站了出来,此人跟过先帝,在朝堂之上自立颇深,连他都出来了,众人也纷纷点头,以为谢悯会看在此人的面上惩治沈渡。
沈渡默默翻找自己眼前的奏折,总算是找到了眼前所谓冒死进谏人的奏折,随后扔到他们面前。
“既然是冒死进谏,那就死给我看看,若是觉得大殿之上不好死,我可以赏你一条白绫,一杯毒酒,甚至我可以许诺你祸不及家人,不过,我记得倘若朝臣勾结党羽,妄想颠覆朝政,此等罪名似乎……株连九族?”
沈渡越发说着,嘴角的笑意越发的深厚。
似乎意有所指,只是却也像是随口说说。
“好你一个沈渡,竟然想要将勾结党羽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安在我身上!我对陛下,那可是忠心耿耿!”那人急忙开口表达自己的忠心。
只是沈渡慢悠悠的靠在椅子上,缓声道:“你说是就是吧,不过你也太不小心了,书房这种地方什么暗格里面丢个什么东西也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啊。”
“临安王在封地恐怕也无聊,整日只能喂养一些鸽子作为休闲之事,着实可怜,陛下心善最近还在询问我是否将临安王召回京。”
沈渡拿出一张纸,随后朝着刚刚说要冒死进谏的那人招了招手,看着那人上前,沈渡笑着将手中纸张递给那人,随后轻声道。
“若是无事,退朝吧。”
沈渡和谢悯先离开。
德公公让人将奏折什么的都整理好带走了,等到大臣都离开后,那人才打开自己手中的纸张。
只是看了一眼,便是惊恐合上,不敢再打开了。
整个人像是看见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
他想,如今朝堂之上恐怕就没有沈渡不知道的事情。
亲王亲近的大臣,连同他一起都出现在了纸张之上,说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沈渡的监视之内,甚至就连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未曾逃过沈渡的眼。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沈渡知道的这一切。
他无从得知。
况且他书房之中的暗格,也就只有身边亲近之人知晓。
足以见得沈渡布局时间之远。
京城街道上百姓来来往往,沈渡独自一人坐在燕回楼靠窗的位置上瞧着下面,近日朝堂之上那些朝臣吵得沈渡烦得很。
恰好听探子说,今日秦少将军回京述职,沈渡便到了燕回楼上看热闹。
秦少将军乃是秦左将军之子,与路疏一般年少成名,后随父亲长姐一同镇守边关,一去就是十年。
往年都是他长姐回京述职,今年不知为何他父亲让他独自带队回京述职。
那些京城之中的少女早早便是知道了消息,守在街道上,据说秦少将军长相俊美,家世也不错,若是能够入了秦少将军的眼,也算得上是一桩顶好的姻缘。
【原剧情中他和路疏算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