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报恩的事情,最后以曲亮把赵哲原之前参加国际射击比赛时赢来的一块金牌送给李清江告终,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当曲亮把金牌递给李清江的时候,李清江的眼睛唰一下就亮了,显然就像他说的那样,他十分爱财,一块金子就能把他逗得笑逐颜开的。
再之后,他们四个人之间的氛围就又重新活跃起来了,就像曲亮和赵哲原从来没有蛐蛐过李清江一样。
但愿不是假象吧,孟弃抬头看了一眼万里无云的天空,默默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学校所在地的网络不发达,但孟弃仍然想尽办法让这里的孩子们和大山外面的孩子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感受到整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时刻了解国家大事和国际政治,从而扩大他们的胸怀、提升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求他们多么优秀吧,至少精神世界不能太贫瘠,所以孟弃专门给学校里的所有学生订了各种各样的报纸,时报、商报、经济报等等,让他们爱看什么看什么,能看多少看多少。这是他们与外界接触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事实证明是有效果的。
这天杨高瑞拿着当期的商报来找孟弃,指着夹缝里的一则寻人启事问孟弃,“冉老师,他们能在报纸上发寻人启事,我能不能发?”
孟弃毫不迟疑地说,“当然能啊。”
一听孟弃说他也可以发,杨高瑞立马激动地抱着孟弃的胳膊摇晃起来,泪眼汪汪地央求他,“冉老师,我的大黄丢了,你帮我在报纸上发一个寻人启事呗,行不行?”
哈?
孟弃为难了,听说过登报找人的,还没听说过登报找狗的,他也不确定这样的寻“人”启事能不能发啊,便犹豫着向杨高瑞解释说,“寻人启事寻人启事,当然是想要找人才可以发启事,找动物应该不行。”
“可大黄就是我的家人啊,咋不行嘞?”杨高瑞懵懵懂懂地问。
孟弃词穷了,想了半天,才想出来一个含含糊糊的答案,“……大概是因为大黄都长一个样,没办法精准寻找吧。”
“可是我的大黄和他们的都不一样,我的大黄的尾巴在它和别的狗打架的时候,被别的狗咬断了,所以它的尾巴比别的狗短一截,还有它的头上有一块黑色的毛毛,很好认的。”杨高瑞急得在自己身上比划起来,一会儿指指他的屁股,一会儿又指了指他的头顶。
孟弃停顿片刻,然后拿出手机,调出画板,按照杨高瑞形容的那样,画了一条大黄狗,之后拿给杨高瑞看,问他他的大黄是不是长这样的。
杨高瑞开心地直点头,“对对对,冉老师,我家大黄就长这样,很好认是吧?现在能去报纸上发寻人启事了吧?”
好认是好认,但仍然一眼狗啊,孟弃也不确定这样能不能行,但他更不愿意让杨高瑞失望,只好先对杨高瑞说,“明天冉老师去市里的时候帮你问问吧,人家说能,冉老师就帮你发,人家说不能,你也不要伤心,好不好?”
“太好咧!谢谢冉老师!”下一秒杨高瑞一蹦三尺高,欢天喜地地跑向教室,向其他学生通告这个好消息去了。
好事传千里啊!不多会儿就又围上来一群孩子,各个嚷嚷着让孟弃帮他们发寻人启事,有找羊的,有找牛的,甚至还有找鹅的,搞得孟弃哭笑不得,只有一个怯生生地小女孩儿让孟弃帮她找人,说是她妈妈在三年前出去打工,之后就没回来过,她想让孟弃帮她找找她妈妈,听得孟弃挺难过的,承诺一定会帮她发这条寻人启事。
孟弃倒不是为了替杨高瑞问能不能找狗而去的市里,是他一早就和李清江、赵哲原商量好了要去镇上买辆助力三轮车,既然赵哲原和曲亮都搬过来了,少不得以后会经常出去,没有三轮车实在不方便,所以孟弃就提议他们也买一辆,李清江和赵哲原双票通过,又因为自从来到这里后,孟弃还没去过除了学校及附近以外的任何地方呢,所以这次去买三轮车的时候,他跟着一起去,散散心,逛一逛,再给自己置办一些急需的东西。
李清江原本不想去的,他不喜欢人多的场合,说是对着花花草草更安心,但孟弃不会开三轮车,赵哲原的胳膊还吊着呢更不能开,指望他俩把车开回来不现实啊,最后不得已,李清江只能勉为其难地答应一起去。
赵哲原鲜少主动开口说话,这次却主动对李清江说,“李医生,镇上有一家烤鱼店做的鱼特别好吃,我请你去吃烤鱼。”
呦呦呦,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李清江装模作样地朝天上看了一眼,然后就笑盈盈地答应了,“一条可不够,我自己就能吃三条。”
“行,几条都行。”赵哲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