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了多少?”
“早上拢共卖了三豆腐箱,一箱能切二十四块,三箱就是七十二块,一块五文钱,得三百六十文。这里是多少文?”
“三百五十五文。”
“怎么少了五文?”
“没少,之前还切了一块给大伙试吃呢,那块没算钱。”
“那就对上了?”
“对上了,是三百五十五文。”
这个数,叫在场众人都愣住了。
三百五十五文……?!
照去县城里扛包算,这得扛上十二天!结果他们现在一天就挣到了?!
两家人面面相觑。
不过这三百五十多文钱里包含了成本,两斗四升豆子都是跟罗大石买的,照县里的价七文,那就是一百六十八文,刨除这,还剩一百八十七文钱。
而这些,也不是他们纯挣的,之前做找木匠做豆腐箱、扯滤布等等,全都费了钱的。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确实是收到了银子啊!可以说这首次试卖是大获成功的!只要这买卖持续做下去,那肯定有纯挣的!
这样的成功,没有人不高兴。他们心里头一片火热激动,乐的根本敛不住笑。没法子,地里刨食这么久,每年都巴巴盼着地里收成高一些,到时候能多有几斗粮食拿去卖、多得几个钱。
现在,他们终于有别的挣钱法了!
乐了半晌,罗杨才扯回正题,“我们从清早起来到现在就没歇过,加紧做了四箱豆腐出来,得了这么些钱确实值得高兴,这也是我们应得的。不过高兴归高兴,活还是要继续干的。”
“那可不是。”罗栓直接说:“杨哥,今天都是我们村里的人来买豆腐,我估摸着明天别的村得了信也会来买,我们是不是要多泡点豆子预备着?”
“要!”罗杨肯定应下,“平日大家买豆腐要去县城,而没事谁去城里?如今我们有豆腐卖,那许久没吃过的人肯定会来买。我们本村,还有周围的村,想吃的肯定会来。而且这才刚开始卖,生意应该不会差了。”
大家转念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县城那么远,更近的地方有卖的,且卖的还更便宜,那怎么也会选择来这啊。
罗大石直接道:“那成,回去把豆子称了泡上!”
周洋说:“叫栓子和你去,我和柱子留下帮着把这些家伙什规整规整。”
做豆腐用到的家伙什多,锅碗瓢盆筲箕滤布豆腐箱等等,杂七杂八的一大堆,在家里头洗还得费劲挑水,得拿到河边去洗。那边水大,洗起来又快又干净。
秋杏忙说:“叔么,你们回去吧,剩下的我自己收拾就成。”
“那哪儿成?”周洋说:“这么多呢,我搭把手也快些。”
如此,秋杏也就不再推辞。
本来嘛,这就是两家人一块合伙做买卖,虽然是在他们这边做,可仔细说来活也该大伙一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