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羿很听话,怕给李胤添乱,李胤不让他出门,他便不出,只从门缝里悄瞅究竟是什么意外,才见戚伯竟然穿着孝服,外面又有不绝于耳的哭声,依楚羿的聪敏,再联想到李胤的行为,豁然顿悟。
武安王府只有李胤,戚伯和他三个人,但实际应该是四个人,还有一位“王妃”。
能让戚伯穿孝服的,只有那位王妃。
从自己醒来后,从未听过李胤提起过王妃,更别说是去找,按理王妃大婚当日逃走,如此大损李胤和大绥颜面之事,李胤和大绥不可能毫无举动,再又想到哈图耶当初一再强调让他礼成后逃走的目的显而易见,是想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而这时王府突办丧晏,只能说明一点,李胤识破了哈图耶的目的,把王妃逃走一事压下来了,用一场丧宴无声的化解了一场战争。
想到这里,楚羿愧怍难当,这件事明明是他和哈图耶做出来的,却让李胤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而他呢,给李胤制造出了这么多乱子不说,还连真相都不敢说与李胤知道。
此时,东宫。
闻得武安王府真办丧宴,看来李胤果真欺君,李彻由衷称赞黄济智胜诸葛,未卜先知,立让赵万去传话黄济前来东宫,他有要事相商。
赵万方要去,李彻忽想起上次在黄府喝的那口难以下噎的残茶,立又令回来,让其带上暹罗进贡的上等茶去,以示诚心。
黄府。
黄济在大院里看看日头,日向中,他即让奴仆:“去叫大爷来,去府外好生迎接东宫的人,人家可是备了礼的。”
奴仆躬身应道,立去叫来了黄仲。
黄仲立刻出府去迎,赵万恰恰到,将李彻给的暹罗进贡的上等茶恭恭敬敬奉上,说是太子专门让送与黄少监的。
黄仲一听,方知为何上次黄济要特意沏残茶与李彻喝,是为试李彻,若日后李彻真有重用黄氏之心,必会用心记得黄氏所需,及时给予,以示诚心,若无心重用,礼则乱送,自然也就不值得黄氏死而后已。
黄济是时候出来,道了声谢,已将朝服重新换上,朝赵万道:“太子殿下是让你来传我去东宫相商要事的,对吧?”
赵万忙不迭回应说是,心里佩服黄济料事如神,急接上人去了东宫。
到东宫,李彻已备下茶汤,并赐座黄济。
黄济极知进退,不坐,站着回话。
看黄济如此知进退,李彻更信任欣赏,问黄济要对付李胤,用何良策?
黄济回道:“对付武安王,只需这三步便可:第一步,断掉武安王朝中的新后盾。第二步,拉拢高通。第三步,造谶纬巫言。此三步下来,武安王必死无疑。”
李彻听毕,拍案叫绝,却又皱眉道:“这第一步倒是简单,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第二步也不难,只需本宫亲自走一趟,便能成,只是拉拢高通那败将有何用?”
黄济回道:“太子殿下别忘了是谁去平叛的北大营。”
李彻一听,豁然雾解,大笑道:“真是妙啊!高通平叛的北大营,黄仲查封的北境王府,咱们只需要从中做点手脚,大事便可成矣。只是这前两步已然事成,何以还要这第三步?”
李彻又不解的问。
“前两步不过是序章,真正能让皇上赐死武安王的是第三步。”黄济回道。
莫管几步,只要能除掉李胤,就是十步他也愿意,立就让黄济就这样做。
三日后,“王妃”下葬,实际是空棺,欺君一事,李胤也算是圆满解决。
李胤亲自敲门让楚羿可以出来了,待楚羿出来,只见王府与平时无差,毫无有办过丧事的痕迹。
李胤有意不让自己知道,楚羿也装着不知,接下来的这些天,楚羿同往日一样,每天寅时起来为李胤熬粥,为李胤牵来碧方,目送李胤去上朝,到下朝时间在王府大门口接李胤。
然李胤从发现楚羿天赋异禀后,想法就变了,这么有天赋的人,不可埋没了他,倘日后万一他护不了楚羿了,楚羿也有傍身的本领。
办丧的那几时,看楚羿喜欢那枪,李胤已暗中将那积竹木柲髹了黑漆,髹漆后的枪杆尤为光滑顺手。
于是李胤每日退朝回来除了教楚羿练枪,也教刀,剑,及兵法,楚羿如洪炉点雪,通通一点就通。
时如快马加鞭,一晃半月后,恰逢旬休,李胤带着楚羿,同裴信一起去望月楼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