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指着桃源新村,“我今天再去跟村长和村民谈一次,愿意出让土地,我们就拿地,不愿意我们就换地方。”
工人们欢呼踊跃,声震云霄。
这段时间马柳湾工厂守卫严格,村民不了解内情。
但是那轮子都推冒烟的车,数不清的原料运进,数不清的原料运出,从庆功会杀了9头猪,8只羊就看出来,一定是个了不得的胜仗,
没人知道张泽赚了多少钱,只知道工人们手里的钱多得用不完。所以村民们也希望达成合作,把荒地变成实在的财富。
张泽不知道,当她最缺钱压舱周转的时候,工人们其实已经开始募捐了,每一个人,都拿出所有的钱准备捐给她,帮她打赢这场煤油战争。
村民们这次乖顺许多,怕张泽去其他地方拿地,洽谈很快,合同签了,马柳湾的桃源新居就像建厂时一样,请了建筑公司带队,把设计图优化调整,带着工人们开始建房。
自己亲手建,质量绝对过硬。建房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张泽又组织人手去买木头做家具,收棉花做窗帘床上用品等。
建房、家具、布料以及生活用品等等,都是自己造,成本极低。
张泽和阿明开始讨论,谁都有理由,于是拉育容做裁判。
工人们有着中国人的传统想法,不希望租房,更希望买房,希望张泽能先垫一些钱把地买下来,大家买房,做工慢慢还。
张泽和阿明倾向于租,因为战火纷飞,此地以后沦陷了,被飞机一炸,就什么都没了,很多人一生就一套房子,房子在,地在,人就被束缚在这里了,战争时不肯迁移,逃跑。
但是他们低估了工人们对房子和地的渴求。
对张泽来说,这些房子和家具可以随时不要转身离开。但是工人们做不到。
应该如何劝他们不买而接受租的形式呢?
三人没有讨论出结果,只等后面思考。
张泽特意在工厂安装了大喇叭实现播音室可以全厂喊话,通知事物,集体讲课教学,偶尔还可以播放流行音乐、戏曲和说书的唱片,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阿明和育容要回黄埔,张泽跟着一起去广州,她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收购生产线或者在广东建厂。广东气候很好,适宜种粮食,可转化的工人力量也多,
现在物价不稳,粮食贵得吓人,自产自销是个节约成本的好办法。而且可以为后续战争做储备,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敌人封锁了买也买不到。
马柳湾生产基地除了维持生产外,也在大兴土木建房,有情人挺多,张泽摸了一下底,竟然有500多对夫妻!
除了工厂内部消化的男女,还有男工在村子里找的对象,看来大家都很淳朴,对家庭的渴望是十分迫切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不少男工人原本条件不好,沦为流民,现在成了工人,福利极好,便对女性格外挑剔,甚至同时有好几个对象,现在仍是一夫多妻时代,不少人准备娶两个老婆,因为抢女友而打架或者乱搞男女关系的的事也极多。
张泽深感问题严重,跟育容和阿明讨论,觉得教育引导,移风易俗还需要加强。南下过程中,张泽甚至做梦都在想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