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人,陛下可是让我们左右龙武卫来镇守函谷关的。”
有些话,尉迟宝林不好说,也不能说,毕竟他没有确切的职位,但是庞东临说出来,就合情合理的多了。
“嗯,庞将军说的,本官自然知晓,只是现在有南衙的人在前面守关,也用不上你们左右龙武卫了。”
张文茂点头说道。
庞东临眉头一皱,道:“张大人莫不是看不上咱们左右龙武卫?”
北衙六卫,在尉迟恭的统帅之下,向来同气连枝,此时庞东临说张文茂看不上左右龙武卫,就连左右羽林军也的两个统帅也不满了。
“现在让你左右龙武卫两位人上去守城,你能守多久?能不能守得住?你上城郭看看,突厥大军的兵锋有多盛?”
张文茂冷冷的看着庞东临问道。
庞东临神色一僵,一时语塞起来,突厥大军兵锋不管有多盛,单就人数,也绝对不是他二万人不到的兵力能打的过的。
“你说陛下让你是来镇守函谷关的,对吧?”
张文茂突然重复着问了一句。
“不错。”
庞东临点头说道,回答的是掷地有声。
“那好,你和李雨兴将军,带着左右龙武卫,驻扎在最后方,若是有逃兵出现,不用问缘由,直接杀无赦,本官就让你们去镇守。”
张文茂冷声说道。
一句不用问缘由,直接杀无赦,让众人心中都泛起一股寒意。
古往今来,打仗都是有人督战的,一般都是将领统帅的亲兵督之,可真遇到溃败之军,或者逃兵,也不会二话不说,直接杀无赦。
张文茂的意思,可是在说,不管是不是己方败了,都要杀无赦了,连缘由不顾,这不是让函谷关内所有的将士不成功就成仁吗?
人都是讲感情的,尤其是军中,大家都是袍泽,都是兄弟,张文茂直接派了两万人去杀逃兵,这摆明了就是有一个杀一个了。
林俞齐甚至在想,当年的白起,对敌人残忍不假,也没听说他对自己人也这么残忍啊,三国赤壁,积善用兵的曹操,不也是放着逃兵不管,任由他们溃散么?
“还不快去?”
张文茂冷冷的看了庞东临一眼。
“是。”
庞东临和李雨兴不敢再多说了,赶紧转身回去带兵去了,只是二人心中,却想着若是函谷关真的被攻破了,还是不要杀一个逃兵的好。
张慎微冷眼旁观这这一幕,并没有开口说一个字,心中也在盘算,张文茂如此残忍,将来恐难服众啊。
庞东临和李雨兴走了之后,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起来,张慎微开口问道:“敢问张大人,现在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你不是已经安排好了吗?现在就按照你的安排去做,至于左右羽林军么,宝林兄弟,你带着左右羽林军去掌管粮草补给。”
张文茂吩咐道。
尉迟宝林一愣,他怕张文茂什么都不懂,便解释道:“张大人,粮草自有粮草官安排。”
“本官让你去你就去,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一定要清楚每日粮草还能支撑多久,以免函谷关内断粮了。”
张文茂补充道。
“张大人勿忧,此处离长安城颇近,粮草是一定不会断的,毕竟这后方可全是我大唐的地盘儿。”
张慎微笑道。
“胜州背后也是我大唐的地盘儿,怎么丢了?函谷关背后是我大唐的地盘儿,可是现在为什么没有一点儿援军到达?突厥大军追了你几天,朝廷难道就没有丁点儿消息吗?”
张文茂直接问的张慎微语塞。
“报,大人,泾阳县谭师爷派人送来一封密信,说是大人你的。”
一个士兵拿着一封信来到张文茂面前。
那信明显已经开了封了,张文茂心中清楚,多半是谭师爷打开的,否则谭师爷怎么知道是自己的呢。
接过信看了一眼,张文茂瞳孔立刻睁大了不少。
信上的内容,让张文茂心中“扑腾”的直跳。
只见信上写着:突厥阿波可汗,达干可汗,已经率突厥援兵二十万前来函谷关,三两日之内便可到达。
只不过真正让张文茂心中直跳的,却是信上劝张文茂立刻回京,向李世民述说实情,并卸任函谷关主帅的职务。
这是敌人的挑拨离间,还是敌人的诈敌之策呢?
张文茂觉得是挑拨离间要重要的多,毕竟自己也不是什么名将,敌人也没必要为自己用诈敌之策。
可是为何这封书信,又会提醒自己卸职呢?自己既然不是名将,那担任三军之主,岂不是对敌军更为有利才是?
因为要是换了一个真正的名将前来的话,那效果绝对又是不一样的了。
张文茂此时心中认为,这封书信若是计策的话,那还好说。
但若是挑拨的话,张文茂又岂能不慌乱,既然是挑拨,那就肯定不会仅仅只是一封书信来挑拨了,必然还有其他更为下作的手段。
“大人,发生了什么?”
众将都看到了张文茂神色有些惊慌,尉迟宝林便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谭师爷要本官多派探子打探消息,宝林兄弟,你快多派些探子出去。”
张文茂提醒道,顺带着把书信交给了杨都头,并在杨都头接过的一瞬间,用手指戳了戳杨都头的手。
杨都头接过后,看也没看,直接揣进了怀里。
这封书信上的内容,若是突厥真有二十万援军来了,往大了说甚至能说到通敌的罪名上去。
回到大营中的张文茂,呆坐在主位上,心中无比感叹,带兵打仗的取胜之道,果然是防不胜防啊。
“大人,书信末将已经烧了,烧成灰烬了。”
杨都头手上还捏着一把灰烬。
回来之后,张文茂无比慎重的告诉杨都头,立刻处理那封书信,杨都头从张文茂递书信的那一刻,就知道事情很重要了,所以他看也不看,便回到住处给烧了。
为了让张文茂安心,他还拿着灰烬回来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