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本官也知道罗校尉的苦衷,并没有怪他的意思。”
张文茂也不想和罗逸云闹崩了,毕竟不是同一个体系,自己也管不了他,城门那些防御,还要靠罗逸云的土兵帮忙呢。
真要闹崩了,估计晚上出门回来,人家门都懒得给自己开了。
只不过罗逸云亲自上门拜访,这倒是有些出乎张文茂的意料,想来还是银子的面子大,罗逸云也不想断了自己这条财路嘛。
长安城,皇宫中,甘露殿内。
李世民又一次召来了房玄龄和魏征议事。
“陛下,吐蕃国主松赞干布,答应了陛下的要求,等文成公主成年后,便同我大唐和亲。”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点头,道:“嗯,朕已经知道这事情了,吐蕃的危害暂时已经没有了,薛延陀才是朕的大患。”
李世民的确是不愿意和吐蕃开战,他现在只想把突厥给灭了,甚至是想灭了突厥,挖个坑埋了,埋了之后再刨出来再灭了,然后再埋了,否则实在难消他的心头之恨。
谁让突厥,昔日背叛了他李世民,还逼迫李世民签求和盟约呢。
“陛下,如今我大唐,国力日渐鼎盛,但是昔日那些叱咤沙场的将军们,却是日渐老去,现在如果贸然为敌,恐后继无人啊。”
魏征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同时也隐晦的表明,他是不同意打仗的。
俗话说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若无大将带队,军队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陛下,魏大人所言极是,昔日赵括,带着四十万大军,不也只是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吗?”
房玄龄也附议道。
李世民也是马上一路打过来的,又岂能不知名将名帅的作用,如今大唐的确日渐鼎盛,国库也日渐充盈,但是那一波战将,却也是真的老了。
“两位爱卿,你们的意思,朕十分明白,只是之前朕用了泾阳县张文茂的挑拨办法,虽给薛延陀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是也让得薛延陀数次抢夺边关,屡屡犯境,难道朕就坐视不管,任由薛延陀杀我边关子民吗?”
李世民开口问道。
房玄龄和李世民第一次去泾阳县,就知道了张文茂提供的办法,但是魏征却不知道。
所以魏征开口问道;“陛下用了泾阳县张文茂的办法?臣敢问是何办法啊?”
李世民看了房玄龄一眼,笑道:“房爱卿,还是你告诉给魏大人吧。”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是,陛下。”
随即看向魏征,笑道:“魏大人你也知道,上次我们陪陛下去泾阳县之前,老夫就和陛下去过泾阳县了,当时张文茂告诉陛下一条和亲之策。”
“和亲之策?又是和亲?”
魏征有些发懵。
房玄龄说道:“薛延陀如今分为三派,和亲的只有一位公主殿下。”
魏征何等聪明,立刻就明白了这条挑拨之计,倒吸一口冷气,道:“难怪臣前段时间,还有些纳闷儿呢,薛延陀三人,怎么有些分崩离析的态势了。”
房玄龄接话道:“因为他们都想娶公主,娶了公主,就有大唐为帮手,就能灭了其他两家,从而自己一家独大了。”
魏征想了想,又叹道:“哎,这条计策好是好,能让突厥分崩离析,但是因为那巨额的彩礼,所以薛延陀他们,才会屡屡犯境,抢我边关子民的财物吧?”
魏征的话没错,但是却让李世民和房玄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因为按照魏征的说法,那就是薛延陀屡屡犯境,其实始作俑者还是李世民这个皇帝。
魏征此时,再一次让李世民下不来台了,好在现在还有一个房玄龄在场。
房玄龄想了想,开口说道:“陛下虽然英明,但是薛延陀实在是可恶,臣提议应该加强边关防御,再派一位名将,前往震慑薛延陀等部。”
李世民开口问道;“房爱卿所言甚是,只是如今朝廷该派谁去呢?”
此时,秦叔宝等人,年事都已经极高,就连皇叔李道宗,比秦叔宝等人晚起来的后辈将领李靖等人,也都已经年近六旬了。
哪怕他们就算有着廉颇之勇,但是现在却不是能随便出征的,若是死在了半路,或者死在了边关,对整个天下的打击,那都是致命的。
大唐成立以来,目前都还没有战死过名将,若是这些名将真的死在了边关,那对军心,对士气的打击,都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李世民昔日才会御驾亲征,所以李世民灭了一部突厥之后,一直不敢再起战端。
不是打不过,而是真的不敢打,一旦打了,那可就是赌上国运去和别人开战了。
而如今那些名将之子,例如秦怀道,程怀亮等人,哪怕他们真的继承了父辈的衣钵,外人也是无从知晓的。
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深知战场的恐怖,一个不留神就要死亡,他们哪里还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后辈再去送命?
所以秦怀道程怀亮等人,虽然家风不错,不是纨绔,却也绝对不会去军中做将领的。
加上快十年没有打仗了,军中也就难以涌现出人才,这就导致现在,李世民手下除了老将军之外,几乎已经无人可用了。
而且还有五姓七大望族的人在掣肘着,打仗也不是说大就能打的。
“陛下,程咬金程老将军,或许可以前往边关。”
魏征想了想,开口说出了一个名字来。
李世民叹了口气,程咬金虽然身子骨最是硬朗,但现年也六十多岁了,派他去边关,于心也都不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