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我用百花饼养活太子爷 > 第44章 施粥

第44章 施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感受着掌心的形状,小乞儿连忙双手捂住糖果,好似兔子一般跑得飞快,一瞬间蹿没了影儿。

手持木勺舀粥的费俅手都快抡冒烟了,可眼前排队等候的人仍不见少。

满头大汗的费俅是半点抬头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大喊身旁的王行:“后头还有多少人啊?我的手都快酸得抬不起来了!”

乌泱泱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远远望去好似一条宽阔而蔓延至远方的乌河。

那抹乌色闯入王行眼眸便再也擦不去一般,眼眸深邃好似玄谭,望着骨瘦如柴的老弱妇孺 ,久久未曾言语。

双眉紧锁,眸色深深,紧盯只增不减的人群,王行下颌紧绷,手不由地攥紧冬衣:“还有许多人。”

费俅才准备哀叹,便听见王行发问:“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百姓吃不上饭?”

趁着活动手腕的时机,费俅悄悄看了一眼王行,那张俊俏的脸上满含忧虑,眼神中带着一种近乎于悲悯的怜爱。

他看着王行用怜悯的眼光徐徐注视着众生,不是凌驾于众生之上的怜悯,而是一直近乎神性的悲悯。

陡然之间,费俅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吓得身躯一震,连忙打着颤抖搂一身的鸡皮疙瘩,木然地摇头。

“听说今年北方遭遇白灾,暴雪压垮无数屋舍,冻死数万牲畜,北方百姓苦不堪言实难存活。”姜迎手中的动作不停,“北方匈奴也深受其害,匈奴不断侵犯边境掠夺边境百姓的食粮不断压迫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些情况都是姜迎听上次归家的张顺东提起的。

走南闯北的张大叔见过漠北的大漠孤烟,也见过苦寒之地的万里雪飘,每次归家的张顺东不仅会给姜迎带来各地的特产,还会为她讲述各地风光。

所以纵使姜迎身处偏远村落,也能粗略知晓各地大事。

想起张大叔,姜迎脑海中陡然闪现出昨夜那个猩红可怖的梦境。

心神不宁,手微微一颤,热粥竟泼洒出来许多,烫得姜迎手背通红。

出神的姜迎后知后觉地低呼一声,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而姜迎盯着那红肿的手背并未在意,只是淡定地用湿帕子拂去手背上的米粒和残余的米汤便继续施粥。

倒是一旁的王行看不过眼,伸手刚准备扯下身上的布料给姜迎包扎,可随即想到他身上这套火红锦衣是姜迎特意为晏焰而制的,于是手腕一转,直接扯住费俅的衣袍用力一拽。

王行用扯下的衣料浸透井水递给姜迎。

姜迎盯着衣料,并未推辞,只轻声道了声谢。

将冰冰凉凉的衣料在伤处随意打了个结,姜迎便继续施粥。

见状,王行的眉头轻轻蹙着,不解道:“朝廷难道无所作为吗?”

落地无声,那些难民甚至连抬眼望王行的功夫都没有,他们只是木木地捧着破碗一瞬不转地盯着扬起的米粥,一步不落地趿拉着破鞋徐徐向前挪动,那模样好似生怕一个不留神米汤便会从他们眼前溜走一般。

这些难民无暇他顾,饱腹是他们在这个冬日最重要的事。

久久等不到答案,王行沉重的目光徐徐扫过队伍里的每一个难民。

无人有空多看王行一眼,他们接过王行手上的冬衣便匆匆离开,甚至无人看向王行一眼。

就在王行以为再也得不到答案之时,施粥队伍轮到了那个拿糖的小孩。

许是才吃了糖,小孩的舌头反复舔着干裂苍白的嘴唇,一双大眼睛虽不传神但也不似其余难民那般死气沉沉毫无光彩,他双手将处处皆是豁口的碗高举过头顶,目光灼灼地盯着姜迎。

姜迎扬起满满一勺米汤缓缓倒入那比小孩脸还大的碗里,余光瞥见王行那轻拧的眉头,姜迎轻声对面前的小孩道:“小弟弟,你回答那个大哥哥的问题,回答完了我给你一袋糖好不好?”

闻言,小孩也顾不得米粥烫不烫的问题,一仰头将米粥一饮而尽,快步走到王行面前:“赈灾银两变酒浆,房屋修成豆腐汤,官员睡上白玉床,北疆百姓都死光!”

稚气的童声洪亮有力,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小孩顾不得王行的反应,他说完后,便一蹦一跳来到姜迎面前,将黑黢黢的小手伸至姜迎面前。

姜迎掏出一包松子糖放在小孩掌心,轻轻揉了揉他乱七八糟的头发,柔声嘱托道:“别一下子都吃完了,仔细牙疼。”

一粒甜蜜蜜的糖果还包含着松子的清香,是小孩从未尝过的滋味,他微微怔愣在原地,眼角微微润湿。

一路奔波远行历尽苦难,他从未哭过,而此刻却因为一粒糖他眼眶止不住地泛酸。

当再一次经过王行时,少年那双眼睛执拗地盯着王行:“白灾让我们祖业尽毁,数代的努力付之一炬,人们无处可落脚,无食物可维持生计,而朝廷官员却在酒楼随意挥霍。”

少年冷冷一笑道:“匈奴来袭,他们只图享乐无意抵抗,便用赈灾粮招募普通人为兵,有多少家庭的父亲和哥哥为了那一袋口粮甘愿从军赴死?”

“我的父亲哥哥也死在那片雪地里。”少年咬紧牙关,“朝廷是我的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