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希现在的训练法子是她结合这个世界和末世两者之下的产物,在被张远瞧见后,便向她讨要,但是她的方法是针对她自身的情况安排的,未必适合其他人。
明希看在张远对她的教导向来尽心尽力的份上,于是在考察暗卫营里的暗卫后,重新为他们定制了一套具有普遍性的训练方法。
江尧见明希还是一脸的不乐意,便使出老法子:“你去看,朕答应你一个请求。”
“成交。”明希一口答应道,又补充道,“我只答应去看,但能不能看出问题,这我没法保证。”
江尧哼笑了一声:“放心,就算这样,给你的请求,朕不会收回。”
江尧向来说到做到,答应明希的事也都做到,明希对江尧的信誉还是认可的。
随后江尧召来张石、陈守和工部尚书,下达一系列指令后,也安排完明希南下的事。
在和明希一起用午膳时,江尧突然问道:“你觉得江仁焕此人如何?”
江仁焕就是李氏的儿子,也是现在的礼亲王。
江尧让江仁焕直接袭礼亲王的爵位,不用降等,连前任礼亲王都被江尧以教子无方,惊扰先帝为由赶去守皇陵。
这些皆为换得李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江尧执意要李家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也是有原因的。
大齐在实施海禁政策前,大齐造船业兴盛,朝廷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皆设有造船和修船的船厂,有着很强的造船能力,军事舰船和远航帆船多达上千艘。
但是之后严厉的海禁政策开始实施,朝廷甚至下达指令:严禁制造双桅以上大船,将一切违禁大船尽数毁之。
这严重打击了大齐的造船业,造船业萎缩,远航帆船皆无,上千艘的军事舰船缩减到一百多艘,制式越来越小,只能就地巡查,不能放洋远出。
只有运输粮食的漕船不受影响。
李家是靠海外贸易起家,有着不错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不假,但若只是这样,还不至于让江尧垂涎,让江尧出手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李家的一位先祖,他曾是工部工事,驻长龙船厂,专理船政。
长龙船厂曾是大齐最大的国家船厂,有着大齐最先进、最完备的造船工艺。
但随着海禁政策的实施,长龙船厂从而荒废,当时任长龙船厂厂长的李家先祖于心不忍,偷偷将那些造船图纸和文书都留了下来,还利用职业之便,将那些剩余的船料都买了下来,随后辞官,带着这些东西回到南方老家。
江尧知晓李家还有这些资料,还是陈宁回京述职告知于他,陈宁曾带着士卒乘坐舰船追赶逃到海上的倭寇。
但因舰船破败而失败,为修舰船,陈宁百般打听,多方奔走,最后找上了李家。
抗寇之心早已深入大齐人心,李家同样如此。所以在陈宁找上门后,了解缘由的他们当即答应为陈宁修舰船。
最后在交船之际,陈宁发现舰船被修护完整,甚至有些地方还被改良了,陈宁便留了个心眼。
在和李家家主把酒畅谈之时,陈宁从喝得烂醉的李家家主口中套出消息。
陈宁知晓圣上有意开放海禁,但一旦开放海禁,单靠现如今的海防根本无法保卫大齐沿海安宁,水师可以练,最头疼的是装备问题,但好在火器有明希在,所以无需担忧。
但是舰船的问题就无从下手,因大齐的海禁,造船的工匠本就少,能造大船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
故陈宁在得知现状后才向江尧透露了李家,也才有后来这一出。
而新任礼亲王跟其父一样,在政治上毫无作为,但是在造船一事上却展现出惊人的才能,这点还是明希发现的。
李家不仅送来大量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图纸和文书,还送来一群能造船的工匠,当时将这些带入宫的是江仁焕,随后江尧就把工匠们交给江仁焕管理。
江尧在离京城不远处的张家湾设造船厂,然后将江仁焕和工匠们一块打包送去了张家湾。
明希考虑武器需要安在船上的问题,便去了趟张家湾的造船厂。
明希意外发现江仁焕的图纸与工部手上的图纸有些差异,一问之下才知晓这是江仁焕自己改的,但他不曾告知给其他人,听他说他从小就对造船感兴趣,平日里没少偷偷研究。
随后明希就将江仁焕的图纸交给工部的人,工部商讨后发现江仁焕的图纸更优,但在要不要采用上产生了分歧。
最后是在一旁旁观全场的明希拍板说采用江仁焕的图纸。
明希开口后,工部的人便乖乖换了图纸,工部会这么听话,是因为他们知晓明希的能力和地位,先不说明希在改造武器这一方面无人能及,连军器局的人都被折服,全工匠皆听明希调遣,就说明希在朝中的影响力就足以让他们听话。
让明希掌权朝中不是没有异议,但是致仕的谭老将军和在北镇守的谭泽,抗寇将领陈宁以及禁军首领陈守,侍卫统领张远,甚至连重新返回朝堂的谢晋都站在明希公主那边,再加上陛下,再大的异声都得被压下来。
当然,最后的成船也让江尧很满意。
对于江尧的问话,明希夹了一块粉蒸肉,嘴上只回了两个字:“可用。”
虽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这是明希对江仁焕品性和能力上的肯定。
深知这一点的江尧轻点了下头:“之后就让他去工部做事。”
江尧又问道:“这次你可要带上老二?”
明希思索了一瞬,很快就干脆利落地摇头,江明烨现在正在户部算账呢,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为好,更何况她这次出门又不是去玩,她要是带江明烨去了,也需要带上江明熠,那还不如两个都不带。
江尧不意外明希的回答,毕竟要是放江明烨出笼,到时候明希还要花精力去拴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