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年纪之所以被称为花季和雨季,在于它不仅仅只有花和美好,也有那偶尔的下雨的日子,带来那一丝丝阴霾。或许在回忆往事的时候,那只是一朵小小的乌云。只是在当初却笼罩了你整个天空。
相比起翔宇和寅阳,许胖就没有那么得幸运了。只记得一天回来,他显得特别消沉。什么话也不可肯说。也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大家都安慰他。他就上床睡觉了。只是他也是一个乐天派。过了几天,就变得很开心了。还是和大家一起自习,吃饭。只是寅阳再也不会拿他和鹏举开玩笑了。其实寅阳倒也没有很多空来多和我们聊天啦。
这段时间,在男生中流传的另一件事。也算是一段传奇吧。我们都把这件事叫做“铁门边的歌声”。这个故事似乎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版本。每一个都略有差别,但是大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我们宿舍的楼下,有个铁门,通向外界的出口。每到周三,铁门边,就有个女孩,弹着吉他,唱着首歌。那首歌叫做《我想我是海》。
这件事至少有一半应该是真实的。周三被我们戏称为“探监日”,因为我们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家住在宿舍,再加上年纪还比较小。学校决定每周三晚上(一周中间的日子),允许所有的家长来给同学们送饭。爸爸妈妈半周没见到子女了,自然大展身手,做出各种各样的可口的食物,通过饭盒带过来。之所以叫做“探监”,自然是因为这个宿舍曾经是个监狱啦。
这个“探监”是有个时间窗口的,从周三的六点半开始到七点半结束。当家长们都走了,八点钟的时候,就准时会传来《我想我是海》的歌声。唱歌的女孩子歌声特别悠扬,音域很宽,在家上伴随的吉他声,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到。那首歌的歌词又特别的细腻,总能触碰到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感觉听众也像大海一样,时而平静,时而又掀起波澜,乃至于狂风巨浪。
高一的我,显然没有那么八卦。也没有心思去探寻除了学习之外的东西。所以我也没有去看过是谁在唱。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歌声非常好听。就这样,这个歌声持续了好几周,每周都有人,准时的唱歌。
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歌声有一天消失了。寅阳神神秘秘的和我说,“我们班有个男生下去了,和那个女生说了很久,之后女生似乎是哭着跑走了。”
在之后的故事就有很多版本了。有人说,“这个女生从初中就喜欢这个男生,一直追到了我们高中;但是男生一直喜欢另一个女生,还是她的闺蜜。”也有的版本说,“这个女生对男生一见钟情,在校门口遇到的。”还有更离奇的版本说,“其实这个男生后来追了出去,最后他们在了一起。”具体的事情缘由也无从考究了。只是这首歌,还有这段离奇凄美的爱情,一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高一的时候除了各种竞赛,还有一个大家都很喜欢的课程是“微机课“或者叫做”电脑课“,因为大家都可以玩电脑,上网。我尤其的喜欢这门课,因为编程是我的专长。这个要从我小学的时候说起,可能是我逻辑思维还可以吧。小学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市里面的编程比赛,获得了是第一名的成绩。然后这个第一名就一直持续着,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了初三,我年年参加编程比赛,年年获得第一。关于这方面我还是一直比较自豪和骄傲的。其实刚到这个实验班,学校的老师还曾劝说我去参加”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只是考虑到我们市的计算机水平相对差一些,一直比不上邻市的水平,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是很足,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这么说来,我一直觉得“微机课“是我的主场。上课的老师也这么觉得。所以经常也会让我去帮忙带大家,回答各种问题。我也乐于去做这些事情。
那个年代的微机课,回忆起来,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课程。三四十台电脑,放在一个封闭的,透明的屋子里。当时的电脑还是那种老式的CRT显示屏,非常的大。然后显示屏通常会镶嵌到一个台面上,上面在安装上玻璃,防止学生触碰。旁边再放上老式的键盘以及一个鼠标。
进入微机室,是最有仪式感的部分。一般这种微机室都有一个隔离间。走进隔离间,学生们要先洗手,然后在换上干净的鞋套。之后才可以进去微机室。其实这个过程,现在想来也没有什么用。只是当时的政策,美其名曰,防尘。
那时的电脑,一般装的都是Windows 98,然后会有一个主机,然后一群分机会装上能和主机通信的软件,之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问老师。学习的内容一般都很简单,类似于古老的WPS之类的文件处理系统。一般都教大家打打字什么的。这种对于我从小使用DOS,WIN32,打字超过300KPM的人,都是非常简单的。
我当时的工作,主要就是在附近走走,看看其他同学们都有什么问题。老师一般也就坐在上面,自己也不知在玩些什么。
我帮助解答了一个问题以后。发现坐在一旁的鹏举似乎也有些问题。她显然是没怎么接触过电脑。于是我就凑了上去。
“同学,你好。你有什么问题吗?”我问道。
“是有些。”鹏举有些面露难色,“我想注册一个邮箱,可是我不大会。”
“我来帮你吧。”我说道。显然注册邮箱对于我来说是件非常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