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日子还是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
夏天一天热过一天,在炎热值即将登顶的时候,二中终于进行了期末考试。
考完最后一科,高二的学生一股脑地向门口涌去,好似出笼的小鸟,脱缰的小马。
大家都畅想着假期要如何度过。
乔梦瑶要和爸爸妈妈出门旅行,张琪要去外地的姥姥家里,宋宜年没打算去任何地方,因为去任何地方都要花好多时间和钱。
她的时间要用在学习上。
大家问到宋宜年的时候,她只淡然地回答:“要高三了,我在家里复习。”
张琪用书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就多余问。”
他又看向梁颂:“你呢?”
以梁颂的家庭条件,一定是想要去哪里旅游都可以去。
之前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宋宜年已经拼凑出他过往的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人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将他送到了京城。
他在京城生活长大,小时候和家里人去过很多地方,国内国外的风景看了许多。
张琪问完,宋宜年也抿了抿嘴唇,等待梁颂的回答。
梁颂的声音照旧低沉,听不出什么情绪来:“没有出去玩的计划。”
恰好大家都走到校门口,要分别向自己的方向走。
梁颂看向宋宜年。
宋宜年笑着和大家告别:“拜拜。”
每个学期结束,学校都会让大家把自己的全部个人用品拿回家,宋宜年手上拎着一大袋子书。
梁颂一言不发地将书本从她怀里接过来,拎在自己手里。
回家的路不长,但刚刚放假的路上一派喧嚣。
“谢谢……”
宋宜年的道谢声几乎要淹没在喧嚣里,梁颂没听清,又向她靠近了一些:“什么?”
两个赤裸的胳膊贴在一起。
宋宜年的脸有些红:“我……我说谢谢。”
她悄悄往远离梁颂的方向挪了挪,也不知道梁颂有没有听到她的回答,总之,他淡淡地“嗯”了一声。
“回家吧。”
他们并肩往厂区的方向走。
前一阵子,宋广平工作了十几年的工厂彻底发不出工资了。
宋广平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见了梁颂爸爸一面。
现在他买了一个小推车,在育才初中门口摆摊卖小吃。
摆小吃摊很是辛苦,不过宋广平的厨艺倒是不错,摆小吃摊成本小,回本快,而且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钱。
和如此种种优点比起来,辛苦算不上什么。
更何况,宋广平本来就能吃苦。
也正因如此,宋广平以后恐怕都没有时间来接宋宜年上下学。
不过宋宜年觉得这也算不上什么。
并不算长的一条路,有梁颂陪着,很快也走完了。
路上,宋宜年一直在想,梁颂这个假期为什么不出去玩呢?
还有之前他爸爸提到的,他爸爸鼓吹学习无用论,为什么还要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送他到京城上学呢?
即便她现在和梁颂很熟悉了,可他的谜团仍旧像是一团雾气,令她看不清。
走完了这条路,两人一起上楼,又各自回了家。
回家的时候宋宜年子想,他整个暑假都在也很好,他们可以常常见面。
*
傍晚时候,李清华回家后说了一件事。
宋宜年的姥姥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得有人来照顾。
这几天她要回乡下照顾老人。
现在宋广平大早上就出门很晚才回来,宋宜年一天天没人管,即便她现在是大孩子了,但到底是女孩儿,让人不放心。
两个家长商量了一下,想让隔壁郑老太太帮忙照顾一下宋宜年。
商量好了,也没问当事人宋宜年需不需要这样的照顾,李清华就去敲对面郑老太太的门并说明了来意。
邻里邻居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但是郑老太太要去照顾女儿,也就是照顾梁颂的妈妈,实在没办法帮忙。
郑老太太:“那这样吧,一个孩子也是带,两个孩子也是养,让这两个孩子做个伴。”
梁颂可是个好学生,在“好学生”这个标签面前,性别已经不重要了。
“行啊!”李清华立马答应下来,然后招呼宋宜年过来。
郑老太太也招呼梁颂。
郑老太太:“我家里安空调了,夏天怪热的,以后就让梁颂和乐乐白天在我家学习。”
李清华也不是喜欢占便宜的小人,赶忙笑了笑:“嗯嗯,我让老宋晚上回来给俩孩子做饭。”
就这么简单的交代后宋宜年和梁颂成了“留守儿童”。
没有一个家长询问过两人的意见。
宋宜年有些开心,但也有些窘迫,她偷偷打量梁颂。
他仍旧是少年老成的样子,脸上并没什么表情,只是看上去情绪不差。
将宋宜年安顿完,回到自己家里,李清华开始给宋宜年塞钱,塞的时候还有嘱咐。
“你们小孩儿在一起玩肯定得花钱,你别什么都让梁颂请客,该你请客也得请。”
“没有钱就再问你爸要,妈可能这个星期都不回来了,下星期你老姨有时间把我换下来,我再回来。”
宋宜年终于忍不住,弱弱地发问:“我不可以和你一起去吗?我也想姥姥了。”
“傻孩子,”李清华点了点她的脑袋,“农村你呆不惯,而且你去了我还得照顾你,麻烦。”
宋宜年:“……”
那好吧。
大人们总是有自己的难处。
宋宜年拿了钱,回到房间。
放在桌子上的手机亮了,是梁颂发来的消息。
【S】:你最近想学习吗?
如果是梁颂这么问,那大概率是他不想学习了。
学习这种事情,虽然有人是天生热爱的,但这个人肯定不是宋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