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又挑了两块料子出来,吩咐下人道:“把这个交给外头绣娘,让她们给玉儿做两身衣裳出来,明儿去宋夫人府上祝寿时穿。”
丫鬟忙接了料子下去。
黛玉一大早就坐在炕上,看着屋里人进进出出,早就困了,双手支着脑袋不住的往下,林瑜瞧着,不免觉得好笑,小心翼翼地将人抱了起来,跟贾敏说了一句,准备带回房里睡去。
黛玉如今就在贾敏后院住着,穿过四扇楠木樱草色刻丝琉璃屏风,出了小门,就听见肩头传来一声闷闷的声音,“哥哥,咱们是要搬到京城去吗?”
“怎么这样问?”林瑜下意识地问道。
“爹爹之前又不是没去京城过,怎么这一回就要提前派人去打扫屋子?”黛玉支起身子,看着林瑜,说出来心里的看法。
林瑜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你不想去京城看看吗?”
黛玉摇摇头,道:“我们都去了京城,那小弟弟怎么办?就剩他一个人在南边了。”
林瑜听了这话,一时愣住了,黛玉没比三哥儿大几岁,府里又只有这两个小孩子,或许黛玉心里,其实还是很喜欢这个小弟弟的吧。林瑜揉了揉黛玉的小脑袋,没有说话,一旁的奶娘见状,忙把黛玉接了过去哄着。小孩子忘性大,黛玉又是一个比较困的状态,没一会儿就被奶妈妈哄着睡着了。
林瑜站在原地发愣,其实对于那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弟弟,他是真心喜爱过的,白白糯糯的一团,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怯生生地叫着哥哥,挺可爱的一个小孩,连个名字都还没有,就这么没了,虽然在原著中,只有寥寥一句话带过,但是身临其境的感受还是不一样。
起先林瑜还曾怀疑是有人下黑手,但是查来查去,一点线索的都没有,种种现象都证明,三哥儿的死确实是秋姨娘的过失,林瑜也不好多说些什么。回过神来想一想,自己又没有什么金手指,哪里能救得了旁人,中规中矩地来就不错了。
到了赴宴那一日,黛玉早早的就被奶妈妈从柔软的被窝里挖了出来,换上新做的一身大红底色缕金牡丹刺绣交领小袄,下面穿着米黄色花蕊刺绣罗裙,头发绑成垂双鬟髻,再戴上珍珠串成的珠花,显得十分可爱。
到了前头,贾敏早已打扮妥当,瞧着女儿这样,又让丫鬟拿了一对小小的芙蓉玉镯子来,黛玉戴上,正好合适。
母女两个有说有笑地坐上轿子,出了门,林瑜在前头骑着马开路,到了知州大人府上,门口早就停了好些马车轿子,贾敏来的不早不晚,早有机灵的小厮见了林府的人来,引着直接从偏门进去,下了轿子,又坐上府里的软轿,晃悠了一会儿,到了二门,这才是女客赴宴的地方,门口早有丫鬟婆子在这里候着,林瑜则去了前头男宾处。
转过抄手游廊,后院唱戏的咿咿呀呀声音就渐渐传来,引入眼帘的便是传统江南院里的小桥流水,精致小巧,贾敏出身国公府,端的是富贵气派,便是嫁过去的林家也是百年世家,什么没见过,这些都算不得什么。
走了大约半盏茶的功夫,就到了正院,宋夫人一早就听得了消息,在院门口亲自迎接,无论夫家娘家,在这扬州城,贾敏都是数一数二的。
宋夫人挽着贾敏的胳膊,笑道:“不过是个小宴,想着大家伙聚一聚,没想到能请来你这尊佛。”
“宋姐姐的席面,我是定要来的,”贾敏轻笑一声,道:“人家过来给你贺寿,难道还不欢喜吗?”
“欢喜欢喜,自然欢喜,快,里面坐,一早就等着你呢。”宋夫人一边笑着,一边将人迎了进去。
进了正屋,里头早就来了好些人了,或是站着,或是坐着,正热闹的说着话。三间里屋并不曾隔开,倒显着宽敞,两边摆着几个多宝阁,上面摆放些古董陈玩。
众人见贾敏来了,有认识的自然围了上来,那不认识的见贾敏这般阵仗,周身的气质,猜出她的不同凡响,也想着上前套近乎,一时之间贾氏成了焦点。
可怜黛玉这个小娃娃,虽然得了不少见面礼,但是被一群不认识的大妈大婶们摸来摸去,差点被脂粉味儿熏过去。
作为主人的宋夫人想得周到,笑道:“我那两个丫头带着她的小姐妹都在后面玩呢,让二姑娘也过去吧,她们小孩子家家,相处起来也自在。”
贾敏想了想,女儿性子安静,一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也就同意了,又叫了自己身边的两个大丫鬟陪着,这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