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肃是听过盛王叛乱的,只是先帝对此事十分忌讳,以致这事在边家乃至整个北唐人人都三缄其口,所以对于其中曲折边肃并不曾听祖母提及过。
“我亦不敢信,但事实确是那女子救下了边家祖母,只是当时那女子以黑巾覆面,边家祖母虽不知其身份,却不肯凭白受人恩惠,便与那女子约定以半根箭矢为证,但凡有一日再见到这断掉的半截箭矢,便是边家祖母报恩的时候,所以,待边家祖母看到我哥哥送过去的半截箭矢时才发现她当年的救命恩人乃是我的外祖母,当即便急怒攻心吐了血,可尽管如此,她仍是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遣派了身边最得力的包嬷嬷来救我。”
宋锦城身受剧毒之痛,每每觉得再也撑不下去时,她都会想起是哥哥给了她活下去的机会。
因为哥哥送箭矢于边家祖母,所求只为边家祖母能救下她一人而已。
“祖母向来信守承诺,偏在见到箭矢之际又得知宋相被斩杀在殿上,既惊心于皇上的雷霆手段,又急于报恩,可她的身子早已不如从前,这才在惊怒之下吐了血......”
边肃心中的祖母不似寻常老人待儿孙和善,相反,他的祖母待他极为严厉,许是父亲不擅武艺的缘故,他与大哥兄弟二人自小便在祖母的看管下习武认字,他印象里的祖母历来说一不二,对于允诺之事从不食言。
可人到了一定年岁,内心自然也不如从前坚硬了,祖母心中挂念的除了还救命之恩,还有边家子弟以及整个边氏。
祖母心中定然是极为矛盾的,若出手相救宋锦城,极可能为边家带来弥天大祸,若是见死不救,那与忘恩负义又有何异?
边肃在听到宋锦城说到包嬷嬷时,眉心就已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别人不知,他却深知,包嬷嬷随侍祖母多年,祖母既派了她去救宋锦城,即便那些黑麒麟再骁勇,也断不可能将宋锦城逼至骆马湖畔,这唯一的解释便是,包嬷嬷虽领了祖母的命令,但却存了私心,在宋锦城坠入骆马湖后才去救的人。
宋锦城这般聪明,自然也明白这些,但她只感念祖母救命之恩,却未提及半分包嬷嬷的私心,以致她差点丢了性命。
“你身上所受剧毒便是那一箭所致?”
边肃沉默许久,才开口又问道。
宋锦城岂会猜不到边肃所想,边肃这人与他祖母一般都是重情义之人。
三年前,当边家祖母在看到她身中毒箭奄奄一息时便不肯再用汤药,以致当晚便去了。
“若是好好用着汤药,边家祖母也能撑上几日,但我中的毒在京城那种情形下根本无法解,所以边家祖母先是让人以银针封了我的穴道,随后又命人重新改造了她的棺柩,在将我藏在她的棺柩里的当夜她便仙去了。”
而在此之前,她在边府醒来的头一件事,便是让边大夫人派人给匆匆赶回临都城的景瑟送去了口信,这才有了她随边家祖母的棺柩出城,景瑟带她顺利离开临都城这些后事。
“我的命是边家祖母赌上整个边氏才救回来的,所以箭上的那点毒又算什么,我还能活着就已经是奇迹了。”
宋锦城的话像似在说给边肃听,又是在说给自己,人呢,要学会感恩,而非是去琢磨去埋怨人人都会存在的私心。
她活得坦坦荡荡,也不希望边肃将这事放在心上。
闻听宋锦城这番话,边肃紧皱的眉心也松散了几分,低头思量了片刻,才又道:“坊间传言宋夫人极为貌美,与宋相鹣鲽情深,但关于宋夫人的出身,坊间却少有人提及,只是不知你外祖母是什么来历?”
朔水河畔的迷障森林边肃是听过的,传言人一旦误入障林便如失去眼睛辨不清方向,边肃很想知道,在那种情形下连他祖母都无法破障而出,那宋锦城的外祖母是如何做到的?
然而宋锦城却摇了摇头,“我也不知外祖母是何来历。”
因为母亲病故的早,所以宋锦城与母亲相处时日极短更不用提从未谋面的外祖母。
“她还在人世么?”
边肃问。
“不在了。”
在与母亲相处的那短暂时光里,宋锦城见过母亲的悲伤,也听过母亲的呢喃絮语,所以她知道她的外祖母早已过世。
对于外祖母,宋锦城也是存了几分好奇的。
她不知道外祖母是何出身,也不知外祖母有何本事,她也很想知道当年在迷障森林里,外祖母到底是如何救下边家祖母的?
或许这个答案已经没人知晓了吧。
因为知道这个答案的人都已经死了,她的外祖母,边家祖母,她的母亲,还有她的哥哥......
此刻的宋锦城曾以为这将会是个永远也解不开的秘密,然而直到数月后,当她同样陷入那个迷障森林时,她才终于明白,这个答案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沉重与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