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些被蛊惑的工匠,柳如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各位师傅,如今边关将士正在浴血奋战,他们的生死、国家的安危,全系在你们手中的铁锤之上。你们家中亦有妻儿老小,若边疆沦陷,亲人何存?大家齐心协力,赶出这批兵器,便是救万民于水火。”
工匠们被柳如烟的言辞打动,纷纷表示愿全力以赴。同时,青羽卫也迅速揪出了世家门阀的几个爪牙,柳如烟将证据呈给皇帝,皇帝大怒,严惩了相关人员,为兵器打造扫清了障碍。
几日后,第一批改良兵器运抵边关,效果立竿见影。将士们凭借新兵器,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击退了蛮夷部落的数次进攻,士气大振。
柳如烟听闻消息,欣慰不已,可她并未满足于此。
她深知,战争打的不仅是兵器,还有后勤补给。
于是,柳如烟又将目光投向了寻找新的铁矿资源。她派遣青羽卫中的精锐,乔装成商人、百姓,深入山川河流,四处探寻。历经艰辛,终于,在一处偏远山谷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铁矿。
柳如烟立即将此事禀报皇帝,皇帝龙颜大悦,亲赐开采权。
有了充足的铁矿供应,兵器打造更加顺利,粮草物资也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关。在柳如烟的努力下,边关局势逐渐稳定,朝廷上下对她更是赞誉有加。
然而,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之时,皇帝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御驾亲征!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众臣纷纷劝阻,皆言皇帝乃一国之君,不可轻易涉险。柳如烟听闻,心中也是一惊,她明白皇帝此举的深意:一是为了鼓舞士气,向天下昭示朝廷抗敌的决心;二是为了亲自掌控战局,确保边疆彻底安稳。
皇帝心意已决,出征前夕,他密授柳如烟大印,将监国大权暂交予她:“柳昭仪,朕此去,不知归期。朝中诸事,朕信得过你,望你能稳住朝纲,保我江山社稷。”
柳如烟跪地,双手接过凤印,眼中含泪:“皇上放心,臣妾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恩。”
皇帝出征后,柳如烟深知责任重大,每日在朝堂与后宫之间奔波忙碌。她一方面要处理繁杂的朝政事务,平衡各方势力,确保政令畅通;另一方面,还要安抚后宫妃嫔,避免后院起火。
在朝堂上,柳如烟凭借着之前积累的威望与人脉,周旋于重臣之间。对于那些试图趁皇帝不在兴风作浪的大臣,她恩威并施,以雷霆手段打压,以怀柔政策拉拢,使得朝堂始终保持着稳定。
在后宫,柳如烟同样不敢懈怠。她时常召集妃嫔,晓谕大家以家国为重,共克时艰。对于那些因担忧前线战事而情绪低落的妃嫔,她耐心宽慰,给予关怀。在她的努力下,后宫一片安宁,为前线将士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然而,压力与日俱增,柳如烟常常忙到深夜,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凤凰台。青鸾和阿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子,您歇歇吧,这样下去,身子会吃不消的。”
柳如烟却总是摇头:“我怎能歇得住?如今皇上在外征战,万千百姓的性命、国家的前途,都在我肩上。我必须撑住。”
望着窗外的明月,柳如烟心中默默祈祷:愿边关战事早日平息,愿这江山社稷能永享太平,愿百姓平安喜乐,顺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