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啥,直播?能有工分不? > 第22章 做豆腐

第22章 做豆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邮递员把斜挎包拉过来,拿出一把信,抽出递给边月的那封,又从车两旁挂着的军绿色邮袋里掏出个包裹,笑笑,“自己看吧,我送下一户去了。”

将剩下的信塞回包里,拉好拉链,往后一甩,右脚踩着脚蹬,几步跨上自行车。

“叮铃叮铃-”

满载着思念的自行车驶向下一家,远方的消息正在逐渐靠近。

边月看着信封,是眼熟的字迹,但并不能全部认识字。

[川省来的,难怪主播那么能吃辣。]

[这字还挺好看的。]

[这是谁来的信啊,主播这么开心。]

[现在都没有送上门的服务了,真的烦,还得去代收点。]

[以前争顾客的时候倒是抢着送上门,呵,现在晚一天拿都要打电话了。]

边月两手环抱着,把信封贴近胸口,似乎能感受到更远处的爱,又揣进口袋,好好保存起来。

包裹不轻,打开里头是从家里寄来的各色种子,有些不一定能在这里种下来。

还有边月爹做的酱料,咸的、甜的、辣的,都是她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眼眶有些湿漉漉的。

油纸袋里装着今年新做的糊辣椒,还有刚打开香气十足的花椒粉,连带着青花椒都有不少。

边月把所有的情绪抛到脑后,收在柜子里,豆浆已经放了好一会儿。

将提前准备好的卤水分次倒入勺子,往豆浆里搅拌搅拌,原本洁白看不见锅底的豆浆逐渐结块,变成絮状物,与剩下的液体分离。

剩下的卤水一起倒进去,小火再煮上几分钟,不多时,豆腐脑就成型了,但这不是最终目的。

用瓢把豆腐脑舀进定制的模具,里面提前放好了棉布,铺平合上,搬了块石头压在上头,等时间让水分流出。

锅里还剩下一些豆腐脑,边月打算换一种做法。

用筲箕放上瓢压着,一会儿,已经紧密的靠在一起,舀出多余的汤,绕上一圈,平坦的表面上多了纹路。

用刀分成小块,锅铲铲起,免得糊底,在清冽的汤里,白嫩嫩整齐排着,还挺好看的。

边月回忆起家里只有过年过节和大日子,才能吃上这一口豆花,拌上两参的米饭。

青椒酱、辣椒油、榨菜、酱油,再加酥香的豆子,她爹做的调料那是一顶一的香,每个人都闷头吃着。

[在学了,在学了,不过那个豆子为什么比我的看起来大啊?]

[你这...不好评价。]

[要事先泡发的黄豆,当然豆浆机的可以直接用,记得过滤就行。]

[我爸有天心血来潮去买了个豆浆机,非要上学之前喝一杯,一嘴的渣,难喝死了。]

[用布过滤是最好的,滤网效率不高就算了,还滤不干净,跟楼上有相同的经历。]

灶里还剩个火苗,豆腐在旁边还得压着,边月回过神,用盆盛上豆花,端到知青院子去。

“婶子,这是给来帮忙的人吃的,我看你也没来我们这边干啥啊?”

还没进院子,就先听到林支竹的声音,里面又有人想来混吃混喝。

现在村子里各家都冒着炊烟,忙着准备一家子的午饭,都没看见谁家狗还在外面大路上逛。

几个叔的手艺不仅好,动作也麻利,这屋顶上用草泥铺好了,还把其他屋子上的瓦片都拆下来,把完整的都挑出来,用泥浆洗过,好堵住砂眼、裂缝,正放在一旁晾干。

“嘁,我还不稀罕呢!”

王婶尝试半天也没成功,还不放弃。

边月进了露天小厨房,给人放灶台上了,冲着林支竹讲话:“哎呀,这一天天的辛苦了,忙里忙外的,还有人来欺负,有事找婶子说啊!”

忍不住还拍了拍林支竹肩膀,这村里是有好些不好惹的婶子,但是王婶在里边就好说话多了。

旁边的人被忽视,自己也不生气,自顾自的在厨房走了一圈,往兜里揣了一把辣椒,走了。

“哎,你着自己带的还是换的辣椒?”

边月目送人离开,用手肘杵了杵林支竹。

“我吃饭离不开辣椒的,这是从家带的,还带了不少种子。婶子你问这个干嘛?”

她也在看王婶的背影,一把辣椒倒没什么,但为什么婶子问这个问题,却是好奇起来。

“没事,你看这样的豆花可以不,豆腐还得压一会儿,等会儿端过来,你做个辣椒好跟着下饭!”

边月也不解释,把豆花给人留下,让闫洋回家把剩下的半锅也一起端过来。

“我从家里带了辣椒酱来!”

林支竹把豆花往锅里一放,想起什么似的,往屋里翻找去了。

边月拿了根灶台上的辣椒,好奇心泛滥,咬了一口,舌头上涌上岩浆般的辣意,在辣椒素的作用下不由得张开嘴,对她来说还能忍受,王婶就得自求多福了。

[王婶有福了,这辣椒又细又长,看着就辣!]

[豆腐和豆花有什么区别啊?]

[甜豆花!]

[咸的!]

[果然甜咸党势不两立,我这种两样都吃的在中间看打架。]

[不吃辣的吗?]

[辣椒油、烧椒酱各舀上一点,加点醋、香油、藤椒油,脆爽的榨菜,香酥的花生米,葱花香菜按自己喜欢的来,豆花沾上这个蘸水真的好吃!]

[你这样说,我就得下楼去吃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