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长夜 > 第16章 挤兑(一)

第16章 挤兑(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井弘深摇摇头,道:“现在的情形和五年前发生挤兑风波前的情形一模一样。”

萧素素求知若渴,五年前她只知道父亲提着一袋子钞票也买不回来一袋面粉,他们家是普通老百姓中的底层,不知道内部消息,后来靠萧岐山和陈瑶夫妇接济才度过难关。

她问井弘深:“五年前我刚中学毕业,不懂这些,您可不可以给我讲讲怎么回事?”

井弘深一向坚信沈靳言对萧素素不一般,沈靳言他讨好不到,但讨好了萧素素,来日她说不定能记着自己的好呢,因此给她就讲得很仔细,生怕她才入社会不听不懂。

“原先我们国家最大的官方银行花国银行和百姓银行根据自身代理国库的职权发行花国银元兑换券,但花国国势孱弱,东西南北中各方势力年年打架,因此金融市场非常乱。不仅如此,东西南北中各方也都发了私票,因此稍微懂点现代银行知识的民众对这些花国银行的信用信心就会不足。

汇丰国际银行、渣打商业银行、俄国道胜银行、德意志银行、横滨银行这些外资银行因为这些年来对花国银行体系主权的剥夺,也具有在花国发行货币的权利。加之这些银行的母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他们的信用就非常高,因此大量有钱的花国民众将资金都存到了外资银行。

到了五年前,东西南北中各方势力打架越来越激烈,开始是英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造谣说他们三国将照会花国当局,取消花国银元兑换券。

当然,这只是造谣!

目的就是让花国发生挤兑风波,他们好从中攫取花国大量财富。

但是,咱们花国民众一向穷怕了,偏偏相信了这些谣言!全国各大城市拥有花国银元兑换券的人连夜排队要求将花国银元兑换券兑换为银元。

在挤兑风波席卷花国各大城市后,各地方分行现银储备严重不足。

为解决京师现银不足的问题,财政部长皇甫元思下令花国银行和百姓银行各城市分行将库存现银运到京师。此为“舍地方保京师”!各地方分行偏偏以“没有听清楚金融令”或者“路途太远怕被抢”为由并不执行!

花国因此面临灭顶之灾!”

萧素素道:“不是应该下达护盘令吗?”

井弘深给她竖了个大拇指表示赞扬:“护盘令是肯定下了,比如“参议院会同财政部下达金融令:奸人蓄意破坏国家金融秩序,各地有挤兑可利用军警处置。”

萧素素红了眼眶,问:“这太粗暴了!就不能想点其他办法吗?”

井弘深叹了一口气,道:“也想了其他办法,但是都没有任何作用,比如禁止官吏公务人员等将所存花国、百姓两行公款提存至外国银行。”

施卓然发现井弘深和萧素素一上午都在窃窃私语,跑过来问:“你们是不是在说外面那个谣言?我听说五年前也有这种谣言,而且五年前那次挤兑风波后,国库里的现银只剩80万两了,又被横滨银行用武力强行取走了45万两!山穷水尽后,只有放大招了!……当局只得强令:财政、交通两部转饰花国银行和百姓银行,要求他们至奉令之日起,所有这两个银行已发行的兑换券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和付现,并责成两行一律封存现银。”

她瑟缩了一下后感叹:“真是造孽啊!最造孽的就是咱们老百姓!”

井弘深指了指施卓然:“你看,她都知道了,说明很多人都知道了,你还不赶快行动,到时候等民众大量开始挤兑,黄花菜都凉了!”

萧素素道:“那我赶快给家里打个电话!”

她的钱财不多,都是在花国通商银行上班后的薪水,她主要是要提醒萧岐山和陈瑶注意自己的钱财。

井弘深“啧”了一下,道:“打什么电话啊!接线员或者别人谁偷听了去都会将谣言更近一步扩大化,这不成了帮外人了吗?反正接下来天天都要加班,索性今天放你们的假,你们回去处理一下该处理的事情吧。”

施卓然道:“说不定我们花国民众有了上次的经验,就不信谣不传谣了呢!”

萧素素边收拾自己的包包边道:“要是那样就好了。即使是那样,我们去把兑换券换成金银也没有受任何损失,金银可是硬通货。”

她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继续道:“说起来不是我不相信我们的同胞,而是恐慌的氛围一旦出现,人们都会疑神疑鬼,关键这个阴谋诡计的恶毒之处在于制造谣言的人不需要所有人都相信这些谣言,而是只要有人信,恐慌就会蔓延。”

施卓然也边摇头边收拾东西:“这么阴损的招数究竟是谁想出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