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春江花夜月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表面上二位皇子带兵出征,是有意在两人之间选出一个储君,可又谁说不是,借着“争储”的名义,让二人替他将兵权收回来。

待她平复下来。江初照才接下文:“我猜,陛下要另选一人接替韦珲。”

司马信将朝廷的新起之秀过了一遍,两人的目光交汇,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人——霍通。

世家大族把握权力太久了。扶植寒门,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靠山,皇权才是他们在朝廷的唯一仰仗。

霍通作为真正草根出身的人,即便是为人谦和低调,不争不抢,也已经不声不响中树了太多的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握着本该世家大族掌握的兵权,在那些人眼中,就已经是罪该万死了。

“这个消息,想必父皇肯定已经知道了,说不定过不了几个时辰,便会宣我入宫议事。那时我便请诛韦郁,连坐韦氏,举荐霍通为镇北将军。”说着,她挽了袍袖,提笔舔墨,便要下笔。

“诛韦郁、占谷,是了顺民意;诛连韦氏,是顺了圣心;举荐霍通,是让他记了一分推举之恩,迎合寒门士族之心。”江初照未拦下她,只是将这样做的好处一一言明。

闻言,司马信却顿了笔。她只知是自己心急,便停了动作,恭敬地等她的下文。

江初照这才道:“殿下你当初不肯为了救苏沐而得罪于韦氏和二皇子,现下又等不及地要借韦郁之事连坐他二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韦氏根深叶大,这件事牵连了韦氏,又有多少门生胥吏会被牵扯进去,他们会任由殿下连诛韦氏吗?陛下予你议政之权,一有时机,便急不可耐地见缝插针自己的势力。霍通从草莽到如今的建业开府,是他自己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和陛下的一路拔擢。”

她好看的眉头像被风吹皱的湖面那样薄薄拧起来,拱手一拜,才语重心长道:“殿下,容微臣斗胆直言犯上,是微臣整日里盘算着这些勾心斗角,才让殿下心里只装着这些权谋诡计吗?”

司马信整个人一僵,没有因江初照这句话而恼怒,她扶着笔端的手指微微颤起来。江初照的声音又从耳边传来,“那个在大理寺将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五殿下,是心怀苍生,要替女子在朝堂争一席之地的五殿下。”

她抬起头来看她,“我以只身入局如飞蛾扑火,替殿下闯这刀山火海;只愿我辅佐的君主,一定要是心怀天下的明君。”

“虽千万人吾往矣。微臣只希望,殿下心中的权谋只是图谋大业的手段,切莫成为玩弄权术之主。”

司马信羞愧难当,“初照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江初照起身,提笔如游凤戏水。

“公正严明,不偏听一面之词。此事有三,其一,韦郁占谷既然弃城而逃,殷苪为何不在得知的第一时间呈报上来,苏沐一案开审距如今一月有余,现在弄出抬棺上京的动作来,是想搏一个忠臣直臣的名声,陷陛下于不义的境地吗?其二,他抓了主从二犯,却押在私府不交予京城公正审理,弄得天下人尽皆知,是想陷害太尉一族忠良的名声吗?其三,现正值用兵之际,他大肆宣扬韦郁占谷弃城而逃,而镇北将军韦珲与平城太守又是堂兄弟之亲,岂不是在说韦将军有包庇徇私之嫌,如此动摇军心。此人居心否测,儿臣斗胆,请父皇明察秋毫。”

司马业有些意外地看着跪在堂下的司马信,他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欣赏的意味,转头看向了身旁的高健。高健将她双手捧着的竹简转呈给司马业。他解开封缄,竹简摊开的声音引起了堂下众多人的注意。

帝王心思难猜。只见他粗略扫过竹简的内容,脸色沉下来,一把将竹简仍在翘头案上。“你的意思是,那殷苪就是一个为搏名声的无耻之徒了?”

“儿臣不敢。”她拱手行了一礼,又言:“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陛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这才有了殷苪的冒死犯颜直谏。古往今来,但有比干、管夷吾,何来抬棺上京陈说冤情的忠臣、贤臣,殷苪古往今来第一人。”

司马业冷笑一声,问道:“你既赞他为古往今来第一诤臣,为何又在奏折中说,他是个贪图名声的不忠不义之徒?”

司马信并不躲闪他的目光,对曰:“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若因殷苪此举,便断定平城太守韦郁是弃城之徒,连坐忠良韦氏一族。可平城弃逃之人既不是太守、又不是兵曹苏沐,究竟当时发生了何事?才让边境重镇平城五日便被敌破。此案疑点重重,儿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清白之人一个公道,将我大魏刑法加于有罪之人。”

司马业将竹简扔到跪在司马信身旁的上官瑜身前,他垂首,只听堂上司马业更加威严的声音:“听见了吗?上官大人,你让朕偏听殷苪的一面之词,连诛韦氏,可是要给朕安一个失察的昏君名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