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浅回答,“这,我不太懂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爸和我爷爷都是同辈儿里的长子。”
陈硕臻又点点头,如若是长子的话那便在情理之中,她又追问道:“耿家后来因何换了姓?”
何浅说:“我很小的时候听家族里的长辈说,说是怕被仇家追杀,所以改了姓。”
陈硕臻自言自语地说:“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初既已放他走,说明他本就无罪,谁有那闲工夫去追杀他啊?”说完又问,“你们家族谱能追溯到多少年前?”
何浅说:“这个我不太清楚。”
陈硕臻点点头,心里明白了,“何浅家族是耿忠后人的可能性很大。”
陈硕臻又问:“石磨丘下有一个酒厂,主人也姓曹,可是你们家的?”
何浅回答说:“是我堂叔家的。”
陈硕臻点点头,明白了,答案已经很明了了。
随后她摘掉了何浅肩头那张真话符,并对她放了一只忘忧蜂。
片刻之后,陈硕臻和何浅前后脚回到教室。
何浅在座位上坐下就开始东翻翻西找找,嘴里还嘀咕着:“我的玉呢?”
房栋在旁边有些不耐烦地提醒她,“你在找什么?新书已经发下来了,确实有点乱,你慢慢整理,别搞出那么大动静。”
陈硕臻走到最后一排,面无表情地在杨鹤童旁边坐下来。
杨鹤童看了看何浅,问:“看她那一脸懵,你给她放忘忧蜂了?”
陈硕臻点点头。
开学第一天,只是发新书,有很多同学到教室领了新书后就走了。
杨鹤童整理好书本,自言自语说道:“明天就正式上课了,我去前面看看新课程表。”
说完就朝着前面教室门口走去。
陈硕臻也很好奇,想知道新的课程会有哪些老师来教,于是也往教室门口走去。
杨鹤童看了看墙上贴着的那张课程表,指着上面大声念:“《古代文学发展史》,教授,付瑶。”
他的大嗓门儿引来教室里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他指着那个名字,转头看向大伙儿问:“你们谁知道这位付瑶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
其他同学一边慢慢凑过来,一边纷纷摇头,都说不知道。
陈硕臻一见人多,她便停住了脚步不愿意再往人多的地方凑了。
杨鹤童又问:“都不知道啊?”
其他同学继续摇头,说不知道。
“那好!”杨鹤童兴奋地一拍手说,“既然大家都不知道这位老师是男是女,那我们就来打个赌,怎么样?”
一听要打赌,同学们都来了兴致,纷纷兴奋地问:“赌什么?赌什么?”
杨鹤童说:“我们就赌这位名叫付瑶的老师是男是女。”然后伸出双手说,“下注下注,赌付瑶是男的,钱放左手,赌付瑶是女的,钱放右手。”
同学小甲说:“一看这个名字就是女老师啊,这还用赌吗?我押两百块。”说着放了两百块钱在杨鹤童的右手。
同学小乙说:“也不一定哦,现在很多男性名字里面也带瑶字哦。我也押两百。”说着将两百元钱放进杨鹤童的左手。
同学小丙说:“看看这名字,付瑶,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无人听。哪有男性将心事付诸瑶琴的嘛?”说着也放了两百元在杨鹤童的右手,其他同学都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也纷纷把钱放进杨鹤童的右手。
同学小乙争辩说:“谁说瑶字组词只能组成瑶琴啊?还有瑶台,指华美的楼阁,对吧?还有瑶章,是对诗文的美称……”
另外几个同学觉得同学小乙分析得也有道理,纷纷将钱放进了杨鹤童的左手。
杨鹤童拿着钱走上讲台,将左手右手的钱数清楚,名字也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大声说:“明天就有一堂文学史的课,我们明天就可以揭晓答案了。”
郑帛站在陈硕臻后面,酸溜溜地小声说道:“嘁,一群傻缺,想知道是男是女,问我不就好了吗?我爸的办公室里有每个老师的资料。”
陈硕臻回头看着她,笑了笑说:“看着大伙儿吵吵嚷嚷的挺热闹,想加入,又想端着自己的架子,何必呢?”
郑帛被陈硕臻看穿,脸上有点挂不住,都是嘴巴上还是不承认,“嘁!谁想加入啊?”
陈硕臻说:“别老提你爸,你会受欢迎很多。”
郑帛看着陈硕臻,“真的?”问完就后悔了,觉得自己的内心完全暴露了。
陈硕臻又笑了,说:“是不是真的,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郑帛想了想,最终从包里掏出两百元钱,看着陈硕臻笑了。
“我押他是个女的。”此话一出,众人都回过头来看向声音的来源。
这句话正是郑帛说的,她说完就走进人群里,将钱放到讲台上的右边那一堆钱里。
大伙儿都愣了愣,因为平时这个郑帛仗着自己老爸是校长,很是傲慢无礼,没想到这时候会参与这些小游戏。
杨鹤童最先反应过来,也不管她是谁了,“好,我二话不说,先给你把名字写上了,诶,郑帛——”
说完在黑板上右边那一堆名字后面添上了郑帛的名字。
同学们愣了一秒之后,又兴奋起来了。
同学甲:“郑帛都押女的了,那就肯定是女的了!”
同学丙:“对对对,郑帛肯定知道。”
押左边的同学一看郑帛押右边了,也纷纷改押右边。
一时间押左边的就只剩同学乙了。
杨鹤童说:“看这形势,明显押女的多啊,那我就来押男的。”说完看向陈硕臻问,“老大,你呢?”
陈硕臻站在人群的最后,远远地回答说:“我跟你一样。”
“好嘞!”说着掏出四百元钱放进左边那一堆,“诶,这是我和老大的。”
杨鹤童一拍手,像是打了个板,“好了,买定离手!明天揭晓答案!”
“那就走吧。”
“押男的就只有你们三个。”
“明天见分晓。”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个个抱着自己的新书三三两两地离开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