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小人书再怎么写,花样也就那些。前有玉女心经《房中术二十八式》珠玉在前,后恐有《金瓶梅》以绝雅俗共赏之来者。叶云满前世看的岛国动作片数量也不多,其中钙片还占了半壁江山;她又无法“吸取现实生活经验”,走小黄文作者一路必不能长久。
何况她还怕写多了引来官府关注,那就是妥妥一顶“伤风败俗”的帽子扣下来直接下狱了。
如何转型现在想未免太早,叶云满算算自己的手速应该还能走个两三年小黄文之路。愁的是她为早日爆红出名一下子写了多种不同风格的短文,一齐出版售卖后销量可观,却也引来了无为书铺对家的注意——京中“策马风”过去一波后不知从哪传出了无为书铺将多位文者作品假称一人作的传言;文坛里还冒出不少仕途不得意只会饮酸诗的士子冒领除小人书外作品所属者。一时间“青衫策马”及其作品的相关纠纷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叶云满对此倒是颇为得意洋洋,本想借着这波东风再出几本小册子捞点油水。毕竟这种类似娱乐圈争锋的事情她前世看多了,营销号自媒体自抬身价的把戏她也知道不少,此时不借着舆论的风涨自己的销量怎么行?
可后来发生的事让叶云满一时看不清这到底是对家要踩无为书铺的手段,还是无为书铺背后老板想探知她身份耍的计谋。
古代小说为人轻视、难登大雅之堂,故而许多作者为顾及声誉隐去真名使用笔名;更别提叶云满的杂文小册子主打爱情动作戏,不用笔名是不可能的事。她每次与无为书铺掌柜联络时也非常小心,派的小厮、找的转手人能把信绕出帝京再绕回城内。且她投稿就在稿子开篇写明了“笔迹狂肆无力实乃右手有疾之无奈,望君切勿追索起文何人、姓甚名谁,不过一乡野之人落第之士聊以糊口不得已之举”,用词谨慎语气悲哀。无为书铺掌柜开始时也是满口答应不会追问身份,却在风波之际三番两次派人索问,最后语气愈发严厉、竟有威胁之意。
叶云满想了想觉得这很有可能是无为书铺背后金主的包装手段,同时还能逼问出“青衫策马”的真正身份。若是真的心态不坚或以此谋生的人,在掌柜一天三封的严词信下可能真会开口,自爆家底。
但很可惜叶云满两者皆不是。
她先是用委婉哀求的语气回了几封东拉西扯的信,接着以另投书稿另谋高就的法子去试探无为书铺掌柜;在得到掌柜不肯放人也不肯收敛疾言厉色的回复后,叶云满只得放了大招。
三月中旬她寄出了第五封信,粗纸信笺上没有任何字迹,只画了一幅蛟龙俯于海底、身上鳞片纤毫毕现的图。
——潜龙。
如叶云满所料,这幅信寄出后掌柜不再遣人追问,反倒于隔日令人补了大礼过来。叶云满拆开随礼礼单,见其上以馆阁体一列列写着礼品名:《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拓本、《祭侄季明文稿》宋摹本、《思美人》唐本、武当八景《乌鸦接食》图,和一方洮河砚。
叶云满盯着那堆名贵礼物和礼单看了许久,苦笑不已。
——礼单首列自右向左读来,便是“多言即死”的谐音;前三样文品来源唐代颜真卿;《思美人》源自《九章》属屈原;后两样却是寓指“乌”与“台”,即乌台诗案苏东坡。
三位大文豪都是终生郁郁不得志,难以善终,更兼点出文字狱乌台诗案,威胁之意比之前的严词信更甚;直如刀风,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