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难望晚来栖 > 第11章 知己

第11章 知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关州的酒竟然如此的烈,豪放果断。也难怪有人喜欢。

院子里起了一阵风,卷起地上的残叶,谢昭非看了过去:“入秋了。”

刺史闻言笑道:“听闻谢大人要南下?那里定然还是一片暖意。”

姜毓晚皱眉看着地上的残叶,是啊,吴县这个时候定然还是一番暖意,但记忆中的吴县总是被风雪笼罩,乌篷船晃荡在永远也不会结冰的湖面上。

一顿饭毕,姜毓晚独自回了房间,屋子里早已点了烛火,她坐在矮桌前执笔写着那两句诗。

“水巷乌篷摇旧梦,吴侬软语诉情肠。”

“...”

谢昭非拿着酒杯看着姜毓晚离开的背影,知道最后的一片衣角藏进漆黑的夜里。

姜毓晚想起吴县,便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若是他们能一直留在吴县就好了,自己也不会是无依无靠的孤女,心中苦闷,她起身坐在院子里发呆。

父母选择一家前往京城,是因为一封信,上面具体说了什么她从来不知,到了京城后短短半年便双双离开人世,自己也被顺理成章的送入程府,当初是谁将她带到程府门前的呢?是程家的嬷嬷,姜毓晚清楚的知道是程家的人毒杀了她的父母,可那封信到底缘从何来,是故友吗?

谢昭非经过这处院子时,又看到姜毓晚坐在院子外的亭子里。她好像总是喜欢在静处想些什么,便步子轻快的走了过去。

却没成想姜毓晚早就发现他走了过来:“谢大人,不去睡觉来这里干什么?”

谢昭非自顾自坐在凳子上:“你又在想什么?”

夜色漆黑,月光照在两人身上,周围还有虫子在叫。

“谢大人你的父母究竟是怎样的人,才会将你生的这样好看。”,姜毓晚问出心中的问题。

可谢昭非的回答让她有些惊讶:“我没有父亲。”

姜毓晚便没有再问。

谢昭非看着一旁的人,第一次见到她时便觉的这个人奇怪,身上的气质不同寻常,眉眼间也似曾相识。

姜毓晚忽然笑了一声:“我没有父母,你没有父亲,我们也算一起共患难过一次,算不算半路知己啊。”

她看着眼前的人,看起来温和,面上也是一副好说话的样子,可若是仔细看去,才发现谢昭非的眉眼细长,面上也无什么表情总是这副样子。

“对了,你在京中是干什么的?”

“大理寺。”

难怪这人知道所有的消息,看来新皇给大理寺安排了寻找玉玺下落的任务,可这玉玺不是早就失踪不见了么,怎可轻易就找到了。

姜毓晚点了点头,她好像有些喝醉了,可明明只是浅尝了几口。

“你知道吗?程家竟然让我嫁给谢家那个大公子,不过,幸好我跑了。”

姜毓晚平平淡淡的将自己心里的话说了出来,仿佛在分享着一件颇为好笑的事情。

“我将他房中的人全都迷倒跑了出来,那天晚上的雨可真大,我同巧红就这样一直往前跑,往前跑。”

“离开了京城我就自由了,哈哈哈。”

谢昭非在一旁平静的听着,直到身旁的人没了声音趴在桌子上,他看了看四周空旷的院子,便坐在姜毓晚的旁边没有离开。

第二日,清脆的鸟鸣叽叽喳喳的传入姜毓晚的耳朵中,她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昨晚她好像记得同谢昭非说了什么,想了半天却什么也没记起来。

姜毓晚揉着脖子朝着房间里面走去,双手盛起清水泼在脸上,清醒了许多。

几人在刺史府住了好几日都没有要动身的意思,姜毓晚这几日将刺史府的院子逛了个遍,这位刺史只有一位妻子,瞧着是个面善好说话的,刺史家的小姐年岁尚小,不过七岁,姜毓晚常常能见到她坐在院子里安安静静的。

“小姐为何看起来总是这样?”

婆子闻言摇了摇头:“可真是苦了这孩子了,从生下来就不愿说话,也不许我们靠近她。”

姜毓晚远远看着院子的孩子点了点头。

“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解颅语迟,齿生缓,行步多艰,看来是语迟之症。”(1)

“姑娘还懂这些呢?”

姜毓晚笑道:“只是有所了解,不算的懂。”

婆子看着院子里的人摇了摇头:“真是可惜了,老爷夫人找了大夫医治,快几年了也不见好。”

姜毓晚闻言来了兴趣:“几年了也不见好?”

“是啊,那位大夫说是小姐不愿说话,便将小姐送到人多处练习,每日都熬着药喝了也不好。”

两人说话间,便有丫鬟端着药碗就要到院子里去。

姜毓晚快步走到跟前,拦住了那个丫鬟:“等一下,这药可否让我看一下。”

丫鬟认得她是老爷的贵客便将药碗递给了她。

姜毓晚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药方不全,这药仅仅只是治心病的,定然对李小姐无用,再者这剂量也太大了,恐怕会适得其反。

她将药碗还给丫鬟,对着婆子说道:“我想见一见刺史夫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