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心仪的学校接受我,我却没有选择它。
也许外人看来只是一个学校吧。
那是我心中圣殿。
没有得到哪怕是一位家人的理解,也没有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这些日子里,有对家中长辈步步紧逼的崩溃,有弃优择劣的焦虑,也有对未来迷茫的深深恐惧。
不被理解呢,具体说来,就是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各种批斗。
亲人的指责和不理解才是最伤人。
外人的话,不支持我,我也不稀罕。
我不会在意不相干之人的想法。
但事实上,将去lse和去曼大两个选择放在一起,可以肯定八成以上的人会选择lse。
(lse录取的是王牌专业,且伦敦和曼城的学费生活费因素对家庭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的前提背景下)
我不说99%以上,因为我见识过奇葩们,近在眼前。
好在最终自己承受住了一切,一步步走了出来。
执者失之,太想得到,事与愿违。
执念太深只会不断消磨自己。
选择权一直在自己手中,只是选择项受他人管制。
从小到大的步步紧逼让我压抑,时常喘不过气。
排除掉自杀或出世,这种代表完全放弃过去所学技艺的不成熟想法。
选择只有A.本科毕业 B.去我不喜的学校读研。
本科的高绩点,保研名额放弃就放弃了。
好学校给出的录取通知书也放弃。
家里宁愿我在已经错过半个春招季的情况下本科学历毕业找工作,也不要我去那读书。
很无奈,但要接受面前唯二的选择。
只有二选一。
选B吧。
还能怎样呢?
理性,真是可怕。
还是要遵从理性。
虽说搞不懂为什么一定要我出国去曼大。
仅仅因为这个学校qs排名看上去尚可,考公方便,却放弃真正有实力的好学校。
不是我夸lse,qs排名它的确不高;但能位列英国top5,也是有本事的。
英国g5对应到中国top5是清北复交人。
lse主人文社科,对标应是人大,比之要强。
中国学术能力是不如英国的。
简单举例:
——诺贝尔经济学奖中,27%出自lse。
——目前为止,lse培养出超过55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而今却要放弃这么个选择,逼我去一个对标过来是国内普通211的学校。
不是说它真差,它和我本科差不多。差是指对比之下差。
这学校,申请连推荐信都不要,筛选也不严,就跟闹剧一样。
哈哈哈这个学校是我申请季投的唯一一个不要推荐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