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次春宵

繁体版 简体版
1001次春宵 > 亡夫今夜又给我托梦了 > 第29章 浮萍(四)

第29章 浮萍(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意想不到地,沈应文“嗯”一声。

知晓一点便想知晓更多,冯随山小心翼翼地问下去:“那……是何事?”

又是习惯的沉默。

他识相地收回心思,不欲再探。

“冯随山。”

沈应文突然开口,打破这片沉默。

冯随山察觉他似乎有意说下去,“副使?”

天不知何时变得白茫,只是仍有大半的灰暗未散去。

沈应文仰着头,淡淡开口:”你可知道近日济仁堂那件事?”

“知道的,不过是一桩普通的命案,沈副使怎问起这个?”

他答得坦然,让人看不出情绪,可越是如此便越能感受到冷漠。

人命。

在京城百姓中可掀起风雨,但在皇城司,便是寻常事。

他们早已习惯。

沈应文并未回答他,只是接着问:“那日刺伤济仁堂徐先生的人现在如何?”

冯随山茫然不解,却依旧答道:“他现在定是被关在府衙狱中,不过也关不了多少时日就能被放出来。”

“我听人说,那女子在众人面前宣布离开济仁堂,也不知她此举是何意,她一个外乡人,无依无靠的,离了济仁堂还能去哪儿?”

沈应文眉头一皱,他没想到林熹桐会做出这个决定,“离开济仁堂?”

冯随山继续说下去:“她孤身一人的,离了济仁堂也不知能去哪儿,就算身怀医术,闹出个一尸两命,京中也不会有人敢让她诊病,若我是她,我一定会离京,离得远远的。”

孤身一人……

无有牵挂,便什么也不怕。

沈应文心里悄悄升起一抹极淡却汹涌的想法,可很快他便断了这思绪,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冯随山忽然笑笑,像是在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过这件事也不用皇城司操心,衙门的人很快就能解决,就是不知这女子能不能躲得过了。”

“苦了她,要受这样的罪。”

沈应文小声开口,他的声音很淡,淡到坐在他一旁的冯随山没能听清。

再抬眼,天已全亮,天际也无有一丝灰黑。

沈应文慢慢起身,朝外走去。

“沈副使是要去哪儿?”

望着越来越远的人,冯随山开口问。

“我……不知道,”他停在原地,思绪更为繁杂,“回家吧,我有些累了。”

府衙外,三声鼓鸣,响彻云天,将天边的灰暗驱赶。

很快,府衙门被打开,跑出几位面色焦急的府吏,见是一女子,他们面上的焦急淡了许多。

“何事在此击登闻鼓?”

石阶之上,问询之声。

石阶之下,声声掷地。

“喊冤。”

府吏眉目再度皱起。

“你为何事喊冤?”

公堂上,胡广瑞率先开口。

林熹桐跪在堂上,抬头看他,“民女林熹桐,为田家妇之死而来。”

胡广瑞神色明显一滞,颇有不满,暗自说一句:“只是为这事。”

击登闻鼓,府衙必须受理。

胡广瑞本想过些时日,等田父快放时将她捉来,了结此事,不料今日林熹桐竟前来击鼓喊冤。

可即便林熹桐不来,如今正处牢狱的田父也是等不住的。

不过两件事,天差地别。

“你有何冤情?”

“我不曾下毒害死这妇人。”

跪在这堂上的人,皆说自己清白无冤,府衙的人早已多见不怪。

身旁莹尘飘荡,只是莹光被日光冲淡,微弱得让旁人不能看见。

洛宋淮一直站在堂外,凝望着她的背影。

天未亮时林熹桐便开门离开,她动作很轻,企图不发出一点儿声响。

他没有戳破她的私心,于是一直悄悄跟在她身后。

见她停顿,见她向前,见她击响登闻鼓。

即使那时他离得很远,可三声鼓鸣,声声入心,令他为之颤动。

于是此刻,又见她无畏地跪在堂前。

她脊背挺直,头也未曾低下,让人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怯懦。

她似乎一直都是如此模样,不论得失,不计后果,世间艰险从不惧怕。

独行暗夜的人从不会恐惧黑暗。

左右府吏,堂上官。

林熹桐即便跪着,也丝毫不显弱小。

“你可知击响这登闻鼓……意味着什么?”

见她如此坦然,胡广瑞发问。

这还是他到府衙任事以来,第一次碰见有人击鼓鸣冤。

亲历过的同僚常说,击鼓申冤的人刚跪上堂时从不露怯意。

“我知道,意味着我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生,要么死。”

此冤得雪便是生,此冤未雪便要死。

胡广瑞忽然站起来,俯视面前的女子,良久才开口:“你既说有冤,可光凭你一人之言断是不够的,何人能为你作证帮你申冤?”

林熹桐眼神顿住,垂下眸。

这京城内,她无有亲人。

事实上,她本就没有亲人。

可此刻,她想起洛宋淮。

不。

他不能,也不行。

很快,她便将此想法压回去。

堂上肃静,所有人都在等林熹桐的回答。

“谁能为你申冤?”

胡广瑞再一次问她。

他的话在堂上回荡,久久不能挥去。

林熹桐倏尔抬眸,嘴角不可察地抽动一下。

“我……”

她话未说完,身后却传来步履声,将她的话打断。

“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